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一本教材让川话显洋(点点滴滴)

红 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10月14日   第 05 版)

  “煞角洗地,就归一了。”

  看着这句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刚刚看到也是一愣,接着是内心一喜,然后是有点发酸。相信很多四川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温馨的越来越远离的乡音中,有一种思念和失落的痛楚。

  这几天,一本近百年前的汉英教材,准确地说是一本川话和英语对照的教材走红网络。这本四川话版中英文对照教材,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始人、来自加拿大的启尔德医生1917年给学生编写的教材。一个老外无意中为我们保留了100年前的声音和影像,弥足珍贵,闻之亲切。这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史实,却在百年后引起那么多的共鸣。

  有的网友感叹:“一个外国人能把这些方言都翻译出来,真的不容易。”其实,对于直接在四川工作的启尔德医生来说,当时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是说,过去外国同中国的交流,并不一开始就是同普通话的交流。在过去国外很多唐人街中,一些外国人学到的汉语起初大多是闽南话、粤语等等,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普通话或国语。很多语言的交流,只是人和人的触碰,并不知道是方言还是官话。

  教材中很多语句都是常用的四川话,还有一些生活场景引发的对话。那情那景,引发了多少老四川的怀旧追忆。我是一个四川人,儿子也听得懂一些四川话,但我将这里面地道的四川方言让他看,他还是不知其意,反而是他看了英语才豁然开朗。看来,方言文化的流传已经日益受到阻塞。

  很多人看到这本教材,可能觉得好玩有趣;其实,这不仅仅是好玩有趣。从我们对方言越来越多的隔膜和生疏中,看到在这个电讯网络使交流相当容易的现时代,我们对曾经的文化宝贝不够珍惜。这也就是一个叫启尔德的老外记录下来了,还有很多没有记录下来的被漠视,还有很多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被忽略,还有很多因似乎以为我们文化太博大精深而经得起糟蹋的恣意挥霍。

  语言在无意识中消失,在有意识中留存。一个世纪后,这本意外发现的教材,让我们温故而知新,让我们领略了四川方言独特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很多的文化、风俗、地域、人情的信息和记忆。它就像一张老唱片,勾起人们声音中悠扬而抹不去的印记;它就像一个音像志,触碰人们脑海中那琴弦一样的神经。

  这里,我在标题中也用了一个四川方言的词汇:“显洋”,也就是显摆、招摇、张扬之意。在西方文化比较强势的今天,我们要多多地为传统文化显洋。

  (注:“煞角”:最后、末了;“归一”:结束、完成。)

方便老外学中文
小康(汉语教室)
写作大赛上的“大丰收”
一本教材让川话显洋(点点滴滴)
汉语小留学生 考上北大清华
中国相声使我着迷
责编:刘 菲 邮箱:haiwaibanl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