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亚洲第一泵——干河泵站机组的启动,一路蜿蜒北上的牛栏江水在隆隆机声中调头南下,奔泻百里注入滇池。至此,云南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中央补助资金最多、建设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现通水。
奇迹A 要还滇池一泓清水
滇池之痛,痛在每个云南人的心里。拭去滇池尘垢,把重度污染的“油漆水”变成一泓清水,再现500里滇池奔来眼底的美景,云南人圆梦的愿望是那样的强烈,期待的目光是如此的灼热。
滇池生态系统的良性恢复有赖于建立自身吐故纳新的循环系统,这是治理滇池的共识,但怎样才能将清水引入滇池,为母亲湖补充新鲜血液,让它恢复昔日的美丽?
2003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在研究滇中引水的同时,就提出了滇池补水问题。随后,水利部门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在滇池周边方圆300公里的范围踏勘、调研、论证。2007年前后,水利等相关部门共拿出14个补水滇池的方案,放到决策者的案头。14个补水滇池的方案谁最优?经过3次专题会议讨论,省委、省政府从14个方案中提出3个方案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牛栏江德泽补水方案:让牛栏江在德泽龙回头,干河建泵站,穿山越壑入盘龙江、进滇池——从此,一条看不见的血脉在深山中搏动,等待着勃发。
2008年4月25日,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省级各部门、昆明市、曲靖市及相关县区政府负责人深入牛栏江—滇池补水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2008年4月26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现场调研会为滇池补水工程的命运作出了关键抉择——只争朝夕,建设“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奇迹B “四堂会审”争取时间
工程决策作出后,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亲自带队走进“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沿线山野、村寨,深入调研工程建设、移民安置、水环境保护等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省政府连续4年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列入重点督查的20项重大工程进行督查督办。
与此同时,为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工程的支持,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协调,推动工程在国家层面的立项审批。2008年7月2日,云南省邀请到了国家、省级两个层次和水利、发改两个层面共4个部门的专家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咨询评估,极大地提高了审查效率,保证了咨询论证效果,大大压缩了方案在各部门之间交换意见的过程,为最终确定工程方案争取了宝贵时间,创造了我国水利水电项目“四堂会审”的立项评审模式。
超常规的推进工作,让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及时增列进滇池“十一五”水污染治理综合规划,搭上了“十一五”的末班车,创纪录地争取到中央33亿元的资金补助,成为云南省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中央补助最多、前期审查审批时间最短的单项水利工程。
奇迹C 破解诸多技术难题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跨度大、战线长、包括各种水利工程建筑类型,高坝、大泵、长深隧洞在国内外较为罕见,而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溶洞、涌水、涌沙、突泥等不良地质频繁出现,加上建设工期紧迫,移民安置、征占地、供电、通信、道路以及主体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同时展开,工程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拿下这个涉及多领域、多地区、多层面的水资源配置系统工程,唯有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为此,工程建设指挥部为加强设计管理,深化技术会商机制,强化技术攻关,通过严谨的设计及动态管理,将技术管理贯穿于决策、设计、实施等各个阶段,为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投资和加快进度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在工程建设的121个工作面,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始终被建设管理者顶在“头上”。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之际,人们看到,虽然工程建设中共发生各类涌水、突泥、坍塌事件400多次,但工程安全形势仍然全面处于受控状态,无重大人员安全事故发生;已完成验收评定的工程全部合格,德泽大坝优良率达到85%,干河泵站优良率达到95%,工程已成为云南省重大水利项目又好又快建设的示范工程。
奇迹D 通水绘就壮丽画卷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200公里的施工线几乎都是在“水利工程禁区”的喀斯特地貌区进行,神秘复杂的地质结构全国罕见,由此,频繁的垮塌、大量的地下涌水、涌沙成为工程建设难以逾越的“拦路虎”。
面对难以想象的施工困难,各路建设大军以“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边坡、隧道垮了,我们的精神意志不会垮”的豪迈,将无数工程难题踩在脚下。
历经1500多个日日夜夜,6000多名建设者团结拼搏,以“无怨无悔,攻坚克难,拼搏奉献”的“牛栏江精神”,绘就了高峡平湖的壮丽画卷,谱写了引牛栏江补水滇池的辉煌篇章。当2013年国庆钟声就要敲响之际,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胜利通水。从此,牛栏江水出德泽、经泵站、穿山越壑入滇池,让高原明珠重新焕发出湛蓝的生命光彩。
本文图片均由谢治国、潘戈生、尹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