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荷花奖”盛放西宁古典舞评奖精彩纷呈(我在现场)

苏亚文 叶 进摄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27日   第 07 版)

  《丽人行》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演出

  《封箱》吉林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

  第二届中国·西宁国际舞蹈节暨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日前在“夏都”西宁举行,时隔8年,代表中国古典舞最高艺术成就的全国性赛事“荷花奖”终于再度绽放,这也是中国古典舞第一次独立举办的全国性舞蹈赛事。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协名誉主席白淑湘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舞蹈可以看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未来。这次大家在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切磋,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荷花奖’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厉的制度。公平不能建立在个人的自觉性上,只有机制严密才能保证”。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说。除了公开抽签、公开亮分、监审公开质询、评委公开答疑等措施,比赛还开创性地采用“大评委团”和“亮分评委制”,在决赛开始前从15位评委中随机抽取11位上场打分,再加上作品编导和参赛单位回避制,最大程度地排除“人情”成分的干扰。

  本次评奖共产生26个奖项,其中铜奖10个,银奖10个,金奖6个。单双三人舞组中,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的《且看行云》、北京舞蹈学院的《月满春江》获得表演金奖,北京舞蹈学院的《济公》摘得编导金奖;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的《丽人行》、吉林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满江红》以及西宁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的《陶纹梦圆》获得群舞组的作品金奖。

  “深宫怨妇基本上一扫而尽,传统文化中一些高尚情感被释放出来了。”冯双白认为,这次的题材选择有所拓展,济公、梅娘、勾践、杜丽娘等历史人物出现在舞台上,古典舞的各流派蓬勃发展,汉唐派、敦煌派、身韵派和昆舞派等在这次比赛中也均有展现。

  编导水平的提升也很突出,获得好评的《丽人行》用精致纯粹的动作语言和干净流畅的舞蹈结构描绘了汉唐丽人出游的灵动美好,《济公》则突破了传统的舞蹈形象,生动刻画了济公的诙谐形象。“中生代的青年编导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寻求主体性的表达。”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罗斌说,尽管这些表达还不都是非常成熟,但其创新意识值得肯定。

  尽管从编导到演员均有提升,能称得上精品的作品仍然不算多数,多位评委提出了古典舞目前存在的过度追求技巧而弱化舞蹈艺术性的问题。

  “我们的演员大部分非常优秀,但相对之下作品滞后,目前是演员好过创作。”著名舞蹈家陈爱莲指出,一些作品在创作中不管刻画人物是否需要,硬要加入技巧展示,演员都在做空翻,抬高腿,旋转很多圈,这种单纯为追求技巧展示而脱离了人物形象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绝对不反对技术,但是要用得恰当”。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敏也认为,炫技早该结束了,“炫技必然会脱离人物,而舞蹈是为了塑造人物,渲染情感的。”她呼吁古典舞编导追求品质,深入思考,不张扬地坚守,这样才能触摸到艺术真正灵性的东西。

  对此,罗斌强调,古典舞需要努力建设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方法论立场,使得创作有更多的理论支撑,“如何在艺术思维的层面,实现对古典舞创作的反思和提升,这恐怕是未来古典舞需要解决的问题。”

减压总动员(聚焦)
天津泥人张彩塑百年精品亮相
“荷花奖”盛放西宁古典舞评奖精彩纷呈(我在现场)
责编:宋冰 邮箱:cutesongbing@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