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康疗就在家门口 吃饭还有配送餐

广州社区开办老人饭堂(事件新闻)

谭秋明 方浩娜 文燕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21日   第 05 版)

  六榕街长者饭堂,老人一边听粤曲一边吃饭。
  莫伟浓摄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医护进社区的方式,加快医养结合贯穿整个养老服务体系。而生活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的长者们已率先体验到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带来的诸多便利,其成功经验也将在全市推广。

  记者实地探访看到,专业医护走进六榕社区,老年病康复诊疗就在家门口。社区还开办了长者日托,老人们在参加康乐文娱活动之余食得放心又开心,一些五六十岁的“初老”还为八九十岁且行动不便的“老老”送餐及担任守望员。

  ●专业医护守在家门口

  每个社区老人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天天有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专业医护“坐镇”社区,提供康疗和保健咨询,每月市级人民医院的专科医生到社区为老人做康疗、保健专题讲座。在建立医养结合社区的过程中,越秀区六榕街充分调动和整合辖内的医疗资源。

  “医生到社区,我们老人少了很多健康烦恼。”年近八旬的周婆婆不但患有高血压,而且还有颈椎旧患,好几次在家中晕倒。自从社区有了康疗室,她隔三差五就去康疗室量血压,做理疗,还不时向医生咨询如何食疗保健。“人不多,医生很有耐心,有问必答,看病不慌不忙,比上医院轻松。”

  而社区康疗室为老人建立老年人医疗档案,最受老人欢迎。这份医疗档案,必要时,医护会与社工、义工“分享”。“对于一些健康状况不理想,年纪偏大的老人,我们会在建立医疗档案后,提醒社工、义工多走访,多关注。”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梁医生、叶医生长期在六榕街康疗室出诊,并为社工、义工提供基本的老人理疗培训。

  ●开办长者日托和饭堂

  六榕街负责人表示,该街道不但开办了长者日托,在此基础上还开办了长者饭堂。该街道日托最大的特点是接纳健康老人参加日托,而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则派出社工、义工探访巡视。

  六榕街长者日托及饭堂于去年10月开办,即有100多老人报名参加,而且不断有老人慕名而来,应长者要求,今年7月,长者饭堂在社区内的兴隆东开办了分点,为那里的30多名长者提供送餐。目前,六榕街长者饭堂是全市最大规模的长者饭堂。

  据悉,六榕街的老年化程度很高,10.1万常住人口中,超过20%为老年人,仅仅是独居、空巢、三无等特殊老人就有400多人。长者饭堂发起了“初老帮老老”互助活动,五六十岁的老人为八九十岁且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及担任守望员。此外,长者饭堂还发动周边企业,组织了一支送餐义工队伍,每名送餐义工送餐上门五次可享受一份免费午餐。

  ●引入社会资助是关键

  “如果不引入社会资助,真的很难运营和扩容。”六榕街长者日托和长者饭堂的负责人刘丽琼表示,目前长者饭堂每天提供两肉一菜一汤的午餐,收费则是三级制:孤寡、失独、重残等完全免费;高龄、空巢长者经评估之后可享受低偿午餐,约10元/餐;其他长者则按市场价格,15元/餐。长者饭堂主要的经营费用来自于每年22万元的福彩金资助,还广泛接受社会捐助。

  广州市首个医养结合养老社区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区、县来说,复制甚至改良优化都不难。在医疗社区方面,广州市很多社区都正调动和运用周边或已有的医疗资源,努力运作。虽然不一定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好医院、大医院可以依傍,但利用社区医院的医护力量,多数社区已经在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

  在日间托老和长者饭堂方面,广州市现已建成80多个日间托老中心,其中大部分开展了长者饭堂的服务,而且,大多数走的都是公益路子——品质保证,价格相宜,民政部门居家养老的“六类老人”还能享受无偿或低偿的服务。

  

  链接

  长者议事厅里我做主

  “小徐,中秋节快到了,我们想学做月饼。”“英语班能不能加深下难度?我们月底要去欧洲游。”六榕街民政干部小徐的微信一天到晚响个不停,九成信息是老人发来的。六榕街建立了长者议事厅之后,长者过得越来越“潮”:三成老人掌握简单英语会话,半数以上老人会用微信,七成多会简单电脑操作,还组织了专门的美声合唱团、民族歌曲演唱队。

  由于六榕街是一个老年人口较稠密的社区,建立长者议事厅后,社区老人之间的互动增多了,社区举办的老年人活动基本上都由老人自己商定。譬如,老人们提出想学英语,街道帮他们从学校请来老师。老人们想学电脑,还自主地从社区老人中物色了一位“电脑能人”开班授课。

  (据《广州日报》报道)

新闻点击
广州社区开办老人饭堂(事件新闻)
高原信使8年跋涉送邮件(人物聚焦)
怎样激励人才“西北望长安”(时事点评)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