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

金都探金

李南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17日   第 08 版)

  图为黄金博物馆中的“金盆洗手”。 
  来自百度

  山东烟台的招远素有“中国金都”之美誉,日前,笔者来到这里,体验了别具特色的黄金之旅。

  戴上安全帽,走进黄金实景博览苑的矿井体验区,其前身为招远市罗山金矿180号矿井,曾采黄金共达12吨。一进入矿井,顿时凉爽许多,遂以为当年夏季在这儿工作是很凉快的。“其实不然。越往下开采,温度就会越高,工人们也就越辛苦。开采深度达到1600多米时,温度高达40℃。”讲解员解释道。近千米的矿洞利用原有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向游客展示了自古以来各种金矿开采设备及实景式的作业场面。从春秋战国的火烧水泼炼金术到宋朝的溜槽堆石砌灶冶炼,从人工锤砸推磨到大型机械化自动控制,都令人饶有兴味。模拟的宋代采金场景,极其狭窄,有的地方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原来古人采金一般从地表露头的矿苗开凿下去。现代的机械化、自动化开凿设备相当壮观,可以有效地保证工人们的安全。

  从矿井出来,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翻过拱桥,眼前出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镇。宋代建筑风格的黄色古屋坐落于草木之间,这就是传说中的淘金小镇。走进小镇,仿佛穿越时空到了宋代,从镖局驿站、衙门督办,到金铺银库、酒肆戏楼,一派繁华之景映入眼帘。小镇依山而建,山顶庙宇中供奉着一尊真金财神。拜过财神,依着小路走下去,渐渐听到流水的声音,探头望去,看见一些游客蹲在小溪边低着头,双手端着一个木盘子,正聚精会神地淘金呢!溪边一个小棚子里,正在演示宋代黄金采选的场景:先用石碾将小颗粒矿石磨成矿浆;再将矿浆放在水溜槽上用水冲淘,以获取微小含金颗粒。土石被一遍遍耐心的筛洗过后,金灿灿的金沙沉于槽底,摸起来像细细的金粉。

  不知是深远厚重的黄金文化吸引了我,还是华美纯粹的金色吸引了我,我迫切想要去金店逛一逛。招远市经济开发区设有中国北方最大的黄金珠宝首饰专业交易市场,里面顾客流连于金店、柜台之间,或选或试,不亦乐乎。

  据悉,招远的黄金产量连续38年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突破100万两,是名副其实的“金都”。在采访中得知,招远在黄金产业的鼎盛时期抓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业,避免“金尽城衰”的尴尬局面。据烟台市旅游局局长张丛介绍,招远围绕“黄金”这个主题,正在深入挖掘其文化,加紧开发高端产品,打造精罗山黄金生态文化度假区。

 

走进浙大西迁旧址
寻访山南“西藏第一寺”(美丽中国)
秋日赏中国最红的海岸线
金都探金
责编:赵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