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07日 星期六

绿道为城市“润肺提神”(旅游漫笔)

楚 娟 姚荣华 刘加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07日   第 07 版)

  近日,北京宣布投资30余亿元,在2013至2017年,建设限于步行、骑行的绿道1000余公里。此外,“绿道”也因其新颖的生态概念,在武汉、福州、郑州等地备受推崇。而早在2010年,广东即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00余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

  所谓“绿道”,就是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它依托城市现存的水系、道路等重要廊道,通过林荫路、自行车道、健身道等多种形式,将绿地湖泊、公园森林、人文历史等资源与城乡社区串联起来,方便人们通过慢行的方式亲近自然,触摸绿色。

  如今,钢筋水泥、楼宇森林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轨道交通、快行车道越来越挤压行人与自行车空间,使得城市越来越“呼吸”不畅。而绿道将公园、河流、绿地串联起来,用大片的绿色点缀城市,构成一张绿色交通网,给噪音尾气侵袭的城市“润肺”、“输氧”,使久居城市樊笼中的人们“复得返自然”,重寻“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惬意,实现了交通、人行、绿化、生态的和谐统一。

  实际上,绿道建设不仅为城市“润肺”,而且给城市的发展“提神”,俨然成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最佳案例。例如以“路道”为代表的“慢行系统”,在无形之中分散了快速交通的压力,疏通拥堵,让城市公交系统真正快起来。在北京、广州等地,绿道建设已实现公共交通线路、站点及公共自行车租赁相结合,实现了慢行与快速公交的无缝对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

  一直以来,违章建筑就像城市血液中的梗塞,损害了城市形象。在绿道建设过程中拆除违建,就像是清除城市血液中的垃圾,让城市形象变得更美好。

  如今的绿道建设不仅让城乡更绿了,还有助于开发沿线旅游项目,培育新的旅游景点,带动当地生态旅游、自行车旅游等低碳旅游模式的盛兴。正是这种低碳旅游正在托起绿色经济,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虽然各界对于绿道建设不吝赞美之辞,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绿道建设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仍需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既要建好绿道,更要管好用好绿道。绿道如城市的一条绿色飘带,只有充分发挥其“润肺”、“提神”功能,才能展现城市最动人心魄的色彩。

绿道为城市“润肺提神”(旅游漫笔)
抬头张家界 低头九寨沟
澳洲 潜入大堡礁的心脏
善卷洞
闽北鱼腥草茶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