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06日 星期五

小学生减负 父母怎么看

王聪聪 宋 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06日   第 11 版)

  毕传国作

  近八成父母支持减负

  从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询意见,提倡了多年的减负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公众对小学生减负的态度如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进行的一项调查(17476人参与)显示,67.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小学生减负效果较差,75.9%受访者支持减负,但52.3%的受访者直言不看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实施效果。

  山西太原某小学班主任吕艳告诉笔者,她所在的小学自去年起就不再给一二年级的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但学生们依然不轻松。因为负担不光来自学校和老师,很多是家长给的。不少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周末就被家长安排得满满的,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学绘画……

  “家长之所以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是因为社会竞争压力太大了。”江苏苏州的李慧岗说,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多,家长根本不敢放松,孩子们压力很大。由于工作关系,李慧岗曾将儿子带到新加坡上小学,他觉得那是儿子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每天下午1点半就放学了,几乎没有作业,剩下的时间完全由儿子按自己的兴趣自由支配。

  担心减负难以落实

  调查显示,多达98.4%的受访者对小学生校内减负有担忧,包括:校外补课、培训更泛滥(64.8%);减负难以落实(43.5%);降低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课堂质量下降(31.7%)等。

  江西抚州某小学教师李玲(化名)发现,能上补习班的孩子一般家境较好,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努力。这样一来,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拉大了。而且,减负后孩子的课余时间增加,家长却忙于上班,少年宫之类的地方又形同虚设,于是放学后孩子们要么在车多人多的马路上追追打打,要么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

  中部地区某市的小学生家长王莉坦言,每年她给孩子报补习班的钱已经超过3万元,有时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也会给孩子安排一些课程。“晚上的课是6点半到8点半,孩子回到家就9点多了,吃点东西开始写作业,等到上床睡觉也就11点了。”现在很多好初中会和一些培训学校偷偷联手举办考试,向成绩优秀者伸出橄榄枝。“考试考的都是奥数,学校平时不会教。这就逼着家长给孩子报补习班。”王莉说。

  “家长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减负?就是因为社会评价机制没有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家长当然愿意孩子快乐地生活,但是现在社会评价机制、教育体制不变,单纯给孩子少布置作业,家长能接受吗?谁会愿意自家孩子将来中考、高考“吃亏”呢?

  改体制机制才治本

  “现在一些地方的教育只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内里依然是应试教育。”李玲认为,小学生负担肯定是要减的,但是如果教育制度不发生根本的改变,所有的规定都难以落实。像现在,减负并没有真正减掉孩子身上的负担,反而将这种负担进行了转移和扩大,还加大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压力,父母必须为教育减负去买单,另外花重金请家教补课,还要挪出更多的时间去看管孩子。

  储朝晖表示,给小学生减负要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管理体制的问题,现在的教育体系中,专业性越来越弱,行政性越来越强。需要给学校和老师一定的自主权,以设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二是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校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天性因材施教,保证教育的多样化。单一的评价机制容易让孩子丢失天性。强迫孩子拿考试成绩证明自己,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小学生减负实际是对教师提高了要求,教师必须利用有限的时间给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吕艳建议,减负后学校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比如组织一些兴趣班。“我们的音体美老师都是科班出生,可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一来家长可以节省部分财力,二来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小学生减负 父母怎么看
作业适量留(家长吐言)
减负先减爹妈负
期待新标尺(家长吐言)
自身要HOLD住(家长吐言)
责编:任 涛 汪灵犀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