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光耀粤东(走向世界·中国特色城市)

——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探索沿海城市群建设的“创新实践”

朱建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04日   第 06 版)

  美丽的粤东海滨城市——汕头经济特区
  马卡 摄

  1858年11月18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将汕头称之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两年后汕头开埠,这颗北回归线上饱经风雨的明珠从此光耀粤东。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大潮又起,再现曙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历经三十年特区建设的“海滨邹鲁、百载商埠”,在广东振兴粤东西北的大潮中,又一次开启新的伟大征程。以潮汕文化“天地人和,精致创新”的精神内核,以“精致汕头、滨海国际化山水人文都市”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全球潮人之都,国家经济特区,粤东中心城市”定位,以“根植性发展,精致性开发,包容性增长”的新汕头模式,围绕建设美丽幸福汕头,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提升为民执政水平,使汕头这座举世瞩目的特区城市成为了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幸福之城。

  三江吐翠织峦秀,两湾含碧入海城……

  幸福汕头:特区发展城市创新的终极追求

  特区汕头又开始新的迈进。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大”刚刚落下帷幕,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满怀豪情踏上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对广东提出“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殷切期望。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响亮地提出:“新形势下推动广东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最关键的是始终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道。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改革取得扎实的成效。”这位作风务实的省委书记亲临特区汕头考察时,站在礐石山顶观景台极目远眺,百载商埠汕头打开了一幅积淀深厚的发展画卷,既有开埠的“老底子”,又有新区建设的生机,扩容提质、产业布局、重点项目、交通大会战节节推进。这一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情深意长对身边陪同的市委书记陈茂辉、市长郑人豪说:“汕头1860年开埠,是个老城市了,至今‘老底子’还在,要加速发展啊!”

  巨大的鞭策,殷切的期望,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风帆,又一次在南中国海岸高高扬起!

  市委书记陈茂辉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发展经济为了什么?勤奋执政为了谁?

  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视现实、面向未来进行的最深切的思考啊!

  如何让改革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百姓?如何将汕头带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探索一条怎样的城市管理执政创新之路?在深入乡镇工厂调研的汽车里,在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在机声轰鸣的车间里,在农家小院与村民的攀谈中,这位在震中汶川、珠三角中山以实干著称的领导者,对照党的“十八大”和广东省委的新要求,一遍又一遍认真审视着以往的发展观念、执政方式和发展路径,反反复复思考着汕头的未来,探寻着城市管理的新路。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了陈茂辉、郑人豪等汕头城市管理者的神圣追求。为人民谋幸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执政理念啊!

  新一届汕头市委提出了建设“美丽幸福汕头”的战略构想,并要求汕头的城市管理者必须要实现四个突破:力争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力争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力争统筹城乡改革实现新突破,力争社会管理模式实现新突破。

  又是春波荡漾时。汕头特区号“幸福之舟”,在沿海城市群建设的涛声里,开始了新的世纪远航……

  城乡统筹: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鮀岛样板”

  大风起兮浪纷腾。

  伴随着特区第三次扩大范围,这个带有大片农村的特区,又开始了统筹城乡、城乡一体的新探索。

  性格坚毅、但时常带着温厚的微笑,内秀而不外扬,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龙湖区委书记黄建固愈来愈感受到所面临的双重压力:龙湖区作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城乡发展仍存在巨大落差,涉农片区发展远远落后主城区,而主城区发展又受土地资源所限,亟需向农村片区拓展;城中村改造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欠发达片区治安维稳任务繁重。这位常常为了工作日夜不休、废寝忘食,面对困难从不退缩、执政实践经验丰富又拥有双硕士学位的新时期的城区领导者,在前不久刚刚获得优秀论文奖的中山大学EMBA硕士毕业论文《汕头龙湖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研究》中作出了深刻的阐述:要创立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必须要大力实施政府行政主导的推动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内在发展需求的拉动力,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力。

  这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在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啊!

  突破口选在龙湖区新溪镇。2010年10月的一天,稳健而富有智慧的黄建固找来即将派往新溪镇担任党委书记的林伟雄,谈话开门见山:“新溪是城乡结合部,又是汕头重大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东海岸新城建设的15个村都在新溪,由农村变城市,由农民变市民,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失去家园的农民寻找出路,深层次矛盾突出,大变革必然带来大动荡,开创新局面不是一件容易事,要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精神,杀出一条血路来!”林伟雄临危受命,从此吃住在镇政府,重拳出击,强势作为,开展“平安新溪”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教育,改善民风,提升人文素质,掀起“如何当好新时期合格的新溪人”大讨论;敢于面对,敢于承担,强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三年大变样,现在走进新溪,呈现在眼前的不再是闭塞落后的农村,而是一个道路畅通、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化新城。2013年6月11日的汕头第二届海湾龙舟赛上,龙湖新溪西南龙舟队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勇夺冠军,彰显了新型城镇化大潮中激流勇进的“新龙湖精神”……

  2012年1月,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吴启煌接过了金平区委书记的重担。这位善于统揽全局、颇具创新气质的改革者,一到任就举起“继承、发展、创新”的执政理念之旗,坚持可持续和城乡统筹发展,一手抓新区规划建设,一手抓旧城区整体改造,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突出智慧、绿色、生态、产业、人文特色,力求将汕头西部生态智慧新城建设成为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湿地保护区为一体的智慧新城示范区。吴启煌秉承市委书记陈茂辉的指示,在老城区改造中,果断优化汕头市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小公园是汕头城市的发祥地,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是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童年记忆,是汕头这座具有悠久潮汕文化历史的“根”与“魂”。保“根”塑“魂”,成为了金平旧城改造从容开发建设的一大亮点……

  将一个70%农村人口、基础设施落后的人口大区变为一座现代化新城,是历史赋予陈新造的重任。2011年7月5日,曾长期在特区工作、有着丰富特区建设经验的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新造出任潮阳区委书记,思维前瞻的他首先发出了“内外发力,争先作为,提速科学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潮阳”的动员令,坚持“三个重点三个推进”,积极实施“五大提速工程”,2012年全区GDP、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两年来共启动厦深铁路潮阳站、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42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68亿元,深圳潮商集团等一批大财团大企业在潮阳投资落户,一批道路改造建设相继启动。陈新造亲自上台激情演讲,以满票第一名的成绩竞得“省村村通自来水示范县”工程项目。安居工程、引韩供水工程等重点民生项目提速推进。在“反哺工程”中共募集资金17亿元,涉及230多个民生项目。“文化反哺”是陈新造开辟的“反哺工程”新亮点,31个文化项目得到乡贤认捐,新图书馆和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投资4500万元的潮阳博物馆已动工建设,将成为展示潮阳文化的新地标。投资5000万元的潮阳笛套纪念馆和东信文艺培训基地也已启动建设。笛套音乐、剪纸、英歌舞是潮阳传统文化艺术“三瑰宝”,市委书记陈茂辉来潮阳视察时,饶有兴致地欣赏了潮阳剪纸艺术,在聆听了潮乐社演奏的笛套音乐后,指示一定要更好地传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陈新造创造的“潮阳经验”令世人瞩目,一轮辉映粤东的朝阳已在特区汕头冉冉升起!

  潮南区新型城镇化的大戏是这样开场的。2011年4月12日,市纪委副书记陈武南走马上任潮南区委书记。面对社会状况比较复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潮南,他请求上级调来市工业经济带开发建设办公室主任刘永铭任区长,成为自己的“最佳拍挡”。要改变潮南的面貌,需要信念和激情,更需要勇气和智慧。2011年10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来到潮南,站在秋风岭水库大坝上,深情眺望这片干渴的土地。陈武南不失时机向汪洋汇报:“潮南缺水啊,如果再有一个月不下雨,132万人就会断水。”汪洋关切地问:“要改变需要多少资金?”陈武南回答:“需要10个亿。”此后,突破资金瓶颈就成为潮南主政者的日思夜想。他们获知亚洲开发银行准备给中国政府一批扶持民生项目的优惠贷款,善抓机遇的陈武南便率队从北京追到香港,想方设法找到正在香港参加一个投资年会负责此项目的国家发改委一位领导。汪洋关切的百万群众喝水问题受到重视,潮南主政者为百姓谋利只争朝夕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这位负责人,深夜打电话通知北京谈判小组,天亮再为潮南百万群众喝水增报一个1亿美金项目……在陈武南、刘永铭谋划下的潮南公益基金会于2012年5月获省民政厅批准,揭开了新一轮“乡贤反哺”的序幕。只捐项目不捐钱,认捐项目由认捐人士直接投入,并自行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的创新机制,深受捐赠乡贤认同,激发了海内外乡贤反哺家乡的热情,累计募捐公益民生项目172个,金额近10亿元……

  濠江区委书记林广华刚到濠江时,因缺乏规划与资金,加之传统体制的束缚,市容市貌与“城市”相去甚远,只能是无奈地与汕头主城区隔海兴叹。沉重的压力没有击倒林广华,而是以“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精神境界,坚持“走正道、打基础、办实事”,严格控制土地,杜绝土地低效益开发,超前的眼光与发展理念为即将铺开的大开发保住了必备的土地资源。林广华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出了“即使把底裤当掉,也要筹钱做规划”的呐喊。以打造“生态型的汕头南岸新城、现代服务业发达的粤东首邑、亚太高端文化商务休闲之都”为目标,先后完成20个规划。与此同时,勇领改革提速提效风气之先,全力打造“大规划”、“大建设”、“大经信”、“大执法”的行政新格局,政府部门精简7个,简政放权超过70%。伴随着中信集团等投资500亿元建设濠江新城、由央企参与的100多个工业项目的陆续启动,“科学规划,从容发展”的濠江城市创新发展之树上已枝繁叶茂……

  改革大潮激荡澄海。新型城镇化最难攻克的堡垒在农村,敢于攻坚的区委书记陈向光,在澄海实现产业腾越之后,又创造性走出了“城乡错位发展,均质提升”的新型城镇化创新之路。这位颇具“思想者风范”改革创新的领路人与另一位地方行政主官、区长柯茂一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管理与民生幸福,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使澄海风清气正,社会和谐,开创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为让乡村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污水处理成果,2012年7月20日,陈向光率领财政、国土、水利、环保等八个局到莲华镇西浦村现场办公,现场拍板从区财政拿出60万元建设西浦村污水处理设施。陈向光指示莲华镇委书记邹培基,一定要将革命老区莲华建设成农民幸福的生态家园。今日之莲华,人工湿地鲜花绽放,山河吐绿,幽兰飘香。2013年2月28日晚上,陈向光来到获得了“全国文明村”称号的溪南镇西社村,他与66岁的老支书林修稳走过雕梁画栋、用潮汕传统艺术装饰得精美绝伦的400米长的亲水文化长廊,来到了华灯初放的村文化广场,汇入村民舞蹈的欢乐的海洋。新型城镇化的成果让陈向光感到欣慰。是啊,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有什么还比这更令人心醉呢?

  齐心协力,争先作为。在陈茂辉、郑人豪及新一届汕头市委的带动下,特区汕头各级主政者想干事、干成事的愿望空前强烈,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浪潮中,盼发展、谋发展、快发展已成汕头的主旋律!

  绿满家园:生态文明城市的“绿色增值”

  绿岛春潮涌,南澳正扬帆。

  南澳岛恰似一盆珍奇的翡翠,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之中。南澳森林覆盖率、绿化率分别达到75.7%和 95.7%,人均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6亩,独占全国各海岛县(区)鳌头,素有“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美称。乌屿岛上万鸟云集,成为海上一大奇观,是蜚声中外的“候鸟天堂”。

  开发南澳的重任,落在了县委书记杜怀丹和团委书记出身年轻的女县长周崇凝肩上。身在海岛昼夜奋战,杜怀丹日思夜想的是:如何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绿色答卷?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这片“金滩碧海”视察时曾指出:南澳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应该开发利用好,发展高端旅游业,建设国际旅游岛。要谋定而动,从容开发。市委书记陈茂辉要求“要大手笔搞好高端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控制和生态保护”。市长郑人豪强调:“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加快推动南澳科学发展”。

  从杜怀丹乘坐轮渡上岛的第一天起,就铁面无私、依法依规对无序开发乱搭乱建行为进行严厉整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县委书记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保护型开发、健康型开发、特色型开发,都要通过努力逐步成为未来海滨海岛旅游发展的理念共识。将南澳开发与历史文化结合、与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景观特色结合、与特色地方民俗风情结合……未来南澳,将成为生态种养基地、清洁能源基地、休闲度假基地、对台贸易基地,将成为“国家级海岛开发试验区”、“高端海洋体验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及“生态宜居海岛”,汕头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必将更加熠熠生辉!

  城市环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春天,市委书记陈茂辉亲自发动“绿满家园”全民行动。这位在中山市工作时被百姓亲切称为“种树市长”的汕头市委书记,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增强全民绿化生态意识,全力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打造出门见绿、四季花开、满城绿景的富有潮汕特点的城市绿化景观”。

  在城管局年轻的女局长李冰琳的组织下,每周六下午在时代广场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护绿保洁行动;新制订的《汕头市区“最美庭院、最美阳台”评选活动方案》、《绿化宣传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方案》,从身边每一件爱绿、护绿、增绿的小事做起,为汕头多种一棵树,多添一点绿,争做绿色文明使者蔚然成风……

  2012年,汕头将实施千村环境卫生整治列为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以全面整治全市863个涉农社区的生活垃圾脏乱、生活污水排放、农村畜禽污物污染、农村厕所卫生设施为目标,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市长郑人豪亲自担任市领导小组组长,以市住建局为牵头单位,全力推进全市农村352万人58个镇(街道)863个村(居)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投入1.75亿元资金用于专项行动。

  住建局局长裴庆科经过一个多月的走村访镇,抓住了千村整治的“牛鼻子”:千村整治必须重点处理农村垃圾。大整治带来大变化,共清理堆积垃圾26.6万吨。雷打石垃圾填埋场、澄海清源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市规划建设垃圾转运站82座,垃圾收集点4000个;使用“人工湿地”和“氧化塘”技术,加快推进了17个村(居)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建设;1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完成减排项目污染治理,全市累计建成沼气池15910立方米;改厕项目总计验收9000多户……

  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鮀城,是一幅“绿色、生态、宜居”的山水画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出10万公顷,汕头市海岸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内首个联合国批准的GEF湿地国家示范区;省、市级生态示范村68个,绿色社区34个,南澳被命名为国家生态示范区,锦泰花园进入国家首批国家绿色社区行列。建成一批广场、公园和道路大型绿化带,绿化覆盖率达40.65%。规划打造濠江区海滨休闲旅游、牛田洋绿道等35公里。良好的城市生态,独特的“山、水、城、森、园、潮”一体化城市景观,成片的绿地与鲜花,鸥飞鹭舞的海岸河边,优良率达99.73%的优质空气,无不展示出汕头这座“百载商埠”的新活力……

  美丽汕头,南海明珠,以天地为纸,以青山绿水为丹青,挥洒出更为隽永的生态文明新篇章!

  民生为天:以人为本潮人之都的“幸福实践”

  绿色发展,社会稳定,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城市管理为民执政水平,是市委书记陈茂辉和新一届汕头市领导班子的神圣追求。

  担任过省民政厅副厅长的市长郑人豪积极探索民政管理的创新之路,争取民政部在汕头共建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综合观察点。着力打造“和谐社区、阳光低保、惠民殡葬、幸福老龄、亲情救助、爱心慈善、模范双拥、满意社团”八大民政特色品牌。

  创建“网上办事大厅”和“汕头政府在线”,实现政府办公流程再造的重任落在了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伟波的肩上。市长郑人豪作出批示:“争取我市网上办事大厅在全省先行一步。”

  2012年11月1日,市委书记陈茂辉、市长郑人豪为刚刚成立的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揭牌,陈茂辉要求变8小时政府为“全天候政府”。以行政流程的梳理和再造为突破口,推进行政审批和改革,以立法创新为突破口,推进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构建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汕头政府在线”系统在整合现有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和政府办公资源网的基础上,将全市97个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约4500名公务员的“网上办公、并联审批、电子监察、公共服务”汇集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2013年新春伊始,新年上班第一天,陈茂辉、郑人豪就带队慰问市行政服务中心,彰显了新一届汕头市领导班子为民执政决心……

  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中移动汕头分公司强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在政务、产业、民生、三农等领域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化服务和“鮀岛通”电子服务,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和民生服务;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坐拥省内第四大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势,全力打造“城市光网”、“数据特区”、“世界枢纽”,为汕头搭建了第四条连接世界的信息大动脉;中国联通汕头分公司依托“高宽带、高承载、广覆盖”的新一代光纤网络与3G无线宽带网络,使“智慧汕头”城市门户平台已初具规模,“平安汕头”公安技防模式加速推进,移动执法、智慧校园、信息惠农、智慧医疗、北斗导航与卫星遥感应用开发及推广示范项目等成效显著。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革命”,催生了汕头特区智慧政府智慧生活新形态!

  教育强市“创强争先建设高地”取得累累硕果。2013年全市高考总上线人数41256人,再创历史新高,总上线率达90.02%,比全省总上线率高出12.3个百分点;构筑粤东医疗卫生高地更是亮点频出,医疗保障实现制度覆盖“无盲点”、城乡统筹“无障碍”、政策衔接“无缝隙”,“全民低成本健康工程”纳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公共交通增加线网覆盖,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2011年至今共新增运营线路29条,新购置公交车548辆,实施老年人乘车优惠,推进全省交通一卡通,实施汕潮揭公交同城化;按照“大社保”、“大经办”、“大服务”的思路,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

  汕头的“幸福社区”建设也创造了自己的“汕头特色”。龙湖区金海社区坚持“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居民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在社区内建设了六个平台:互助学习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文艺交流平台、科普推广平台、志愿服务平台。在社区内“育感恩之心,养儒雅之德”,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小区”,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跨世纪小康住宅示范小区”。

  潮汕文化、特区文化培育出来的道德文明之花遍开鮀城:“十八大”代表“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甘拿扫把写人生的黄素英,“十七大”代表无私奉献的“社区总理”杨静娟,11年志愿服务时间超过7000小时的“蓝天义工”王婕,为民服务保一方平安、老百姓的“贴心所长”黄慕群,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存心善堂……这一串串闪亮的名字,无不彰显着特区汕头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打造道德高地实现社会文明的累累硕果。一波又一波弘扬汕头精神的热潮,在粤东大地如韩江春潮涌起!

  三十而立:滨海国际化山水人文都市的崛起

  2012年10月,《汕头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荣获了堪称规划界诺贝尔奖的第48届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最高奖“规划卓越奖“。学会主席伊斯梅尔、副主席马丁专程来汕授奖。

  21世纪,一个生态与都市化的世纪。

  产业发展由传统工业化模式向精益经济转型;空间发展由粗放型向精明增长转型;生态发展由被动防御向积极支撑、“绿色增值”转型;城乡发展由重城轻乡向全域城乡发展转型。陈茂辉、郑人豪及汕头的开拓者们对汕头的未来充满信心。

  1969年麦克哈格出版《设计结合自然》,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人类追逐的目标。新汕头发展战略,无论空间模式的创新,还是发展模式的转型,都根植于汕头自然的山水和自然的人文,同时又自然地契合于她所处的时代。“天地人和,精致创新”,因此,新汕头发展战略的核心正是:寻找内生发展的逻辑,建构根植性与时代性兼备的有机生长。未来之汕头,将是一个和谐幸福高品质跨越发展的新汕头,也是实现了汕潮揭同城化共赢发展的新汕头,更是一个生态优先、精明增长、从容跨越,品质特色发展的标杆,一个通过科学发展实现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特区标杆!

  因山水网络、构生态都市、统全城共赢、筹产业升级、和特区使命、谐百姓幸福,这正是汕头发展的“天地人和”之道。

  完全可以预言,粤东沿海城市群将快速崛起。如果在高空回望,四山俯仰,三江入城,两湾相依,碧海蓝天,巨厦林立。这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汕头梦”,更是动人心魄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梦,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是历史与现实的科学交汇。凝聚中国力量、振奋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形象,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

  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未曾像今天这么近,但遭遇的风险挑战也未曾有今天这么多。特区汕头建设沿海城市群的创新探索,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汕头梦”既不是“美国梦”,更不是“欧洲梦”,而是“中国梦”。

  一座灯塔、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光耀粤东(走向世界·中国特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