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晨雾蒙蒙的时候,海南省万宁港北渔港便被鱼贩们的叫卖声唤醒了。
渔民出海很早,趁着涨潮的时候出去,要是耽搁了,今天的生计便没了着落。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船工们才陆续到来,小机船会送他们到各自服务的渔船那里,船驶向远海,带着希冀,缓缓而行。夜幕下的渔船灯火通明,不为照明,实为吸引鱼群。当船上的灯光引来鱼群,一盏盏渔灯便成了捕鱼的“诱饵”,撒网拉网就是关键了,没有铿锵有力的渔家号子,一切都在静悄悄而又紧张地进行。船主老钟和船工们今天的运气不错,出海不久便捕获了马鲛鱼、乐钱鱼、小黄鱼、红鱼、鱿鱼和虾。这一夜他们彻夜不眠,一夜的辛劳万斤鱼虾入网,能卖10万元钱。当海天连接之处太阳升起,满载而归的人们心中都洋溢着丰收和喜悦。
渔家的生活现在远远不局限于捕捞,用另一种方式去审视海与自己的关系。不是一味索取,而是用一种温和而持续的手段,保持着他们与海割舍不断的情缘。这也成了渔家人新的谋生手段。渔排即网箱养鱼,便是其中一种。清晨,蓝天被洗练得更加通透,摇着小船的老叶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一顶草帽阻隔了阳光,但挡不住他兴奋的表情。一方方渔排延伸到海里,伴随清晰而有力的敲击声,给鱼儿投饵食的时刻也到来了。欢腾的鱼儿溅起了点点浪花。海洋,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宝库,当近海已不能满足人的生存空间时,他们选择退而求其次,发展海水养殖,扩大海产品捕捞。
港北滩涂的赐予曾经也是丰厚的。沙虫,一种极为珍贵的海产品,一度为港北渔民一项可观的收入。可是现在小周在滩涂边的浅水中,一上午的搜索,仅为他带来了十多条沙虫的收获。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存法则,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态平衡。打破这种平衡的结果,当然不会完美。于是,有人选择放弃了一味索取,他们开垦滩涂,种植西瓜,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从渔民转变成了农夫和护林员。他们享受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喜悦,更是人与自然平衡相处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