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中,有扎根昭苏草原学习游牧文化的重庆人张昱,也有勇闯罗马时装界的中国姑娘王诗晴;有求学西安热爱中国文化的土耳其小伙阿福,也有移居上海开辟新天地的美国建筑师叶格;有在喀喇昆仑公路穿越30年的司机王建平,也有立志传承“达瓦孜”的维族少年阿里木……在央视与日本放送协会于1980年及2006年两度携手制作完成《丝绸之路》及《新丝绸之路》之后,央视又重整制作阵容,跋山涉水,重走“丝绸之路”,最终制作出了8集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它主要根据人物的内心动力讲述每一集的内容,通过描述从亚洲到欧洲1万多公里漫长路途中60位主人公的精彩传奇,记录了“丝路”沿途各具特色的追梦历程。上述这些人物就在其中。
“纯粹讲历史故事没意思,讲历史关照下的今天的故事才有意思。”中青报总编陈小川说,“新《丝路》就是说的今天的故事。”央视总编辑罗明说:“新的《丝路》聚焦当下,更关注今天人们身上体现的古老丝路的基因,这部片子既是前两部经典的延续,也是对古老丝路的新解读和新发现。”
丝路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欧亚经贸通道,几经兴废。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崛起,这条路的沿线地区也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好的地域之一。对新《丝路》制作团队而言,坚守的是信念,变革的是手段。据导演陈晓卿介绍,《丝路》的分集最早是按时间线划的,本打算拍历史题材,然而采回素材之后,制作团队却觉得纪录片更应纪录今天的人。最后,剧组推翻了先前的想法,研究借鉴了大量的国外现实题材作品,在叙事语态、人物选取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不同时期拍摄的《丝路》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情感需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说,“这样一个‘丝路’的发现,我认为是源于今天这个时代。在追求中国梦、GDP获得了全球第二的背景下,我们民族和每一个人对幸福感都有了更强烈的追求。”陈晓卿说,“史学界的共识是,丝路从来就不是一条固定的有形道路,从古至今,它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生活和穿梭在这条路上的人们,有着美好的梦想、坚定的信念和澎湃不息的动力,这是新《丝路》最想传递给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