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梦想起飞(走向世界·中国特色城市)

——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创造粤东经济增长极的“产业腾越”

朱建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9月02日   第 06 版)

  汕头经济特区一湾两岸展新姿
  马卡 摄

  1979年的一个春夜,日后被誉为“特区拓荒者”的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因一个大胆而新奇的念头在家乡汕头夜不能寐。时隔不久,北京中南海,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听完主政广东的习仲勋、杨尚昆等创办出口加工区的汇报后,把手里的香烟往烟灰缸里狠狠一按,用浓重的四川口音一锤定音说:“就叫特区吧。当年陕甘宁就叫特区嘛。杀出一条血路来!”

  历史毅然选择了万古奔流的珠江,同时也在具有古老灿烂文明的韩江两岸拉开了改写当代中国命运的序幕。三十个春秋转瞬即逝,与深圳、珠海、厦门同时命名为经济特区的汕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特区面积由当年的1.6平方公里拓展到今天的2064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倍。而今又以“产业腾越”的创新实践,破解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创造了粤东新的增长极。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一湾两岸,再展新颜,梦想鮀岛,还看今朝……

  极地崛起:汕头特区粤东起飞的战略抉择

  飞机开始降低高度,机舱外乱云飞渡,云层之下,三江蜿蜒的潮汕大地清晰可见。

  刚刚参加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从广州归来的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将身体靠在椅背上,轻吐一口气,释放一下急迫的情绪,又一次陷入沉思之中。

  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大会作报告的声音依然在耳畔回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工作,要求广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殷切期望,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对广东要求的具体化,是广东今后工作的总目标。”

  动员全省人民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而奋斗,成为了新一届广东省委向全省发出的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

  战鼓声声催人急。再宏伟的蓝图不落实终究是在纸上,再远大的理想不践行就是空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对此有着深刻理解的陈茂辉怎么能不急呢?

  严峻的现实就摆在眼前,有一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击打着汕头开拓者们的心房:同为第一批经济特区,2012年深圳GDP总量为12900亿元,珠海1504亿元,厦门2817亿元,而汕头却仅有1415亿元!这让曾经担任过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助理、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秘书长、对口支援四川省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组长,创造了援建灾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奇迹,在中山市担任市长期间被百姓称为“实干市长”,201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陈茂辉更是平添了几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一个声音仿佛时刻在提醒他:要奋起直追啊!

  特区究竟“特”在哪里?如何擦亮特区的牌子,重振汕头经济特区雄风?怎样落实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对汕头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汕潮揭城市群建设,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实现新时期的弯道超越?就成为了市委书记陈茂辉和市长郑人豪面前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不发展、慢发展都意味着后退。必须拿出特区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政治勇气与智慧,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转型升级不松懈,改革创新不停滞,排除万难向前进。必须全面增强发展自信,始终保持振兴崛起的必胜信心。必须看到潮汕文化赋予汕头人民开拓进取、敢闯敢干、刻苦耐劳的人文优势;市场经济发育充分、内生动力充足的民营优势;海内外广大潮籍乡亲合群团结、报效桑梓的侨乡优势。必须洞察经济实力依然薄弱,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等发展瓶颈……

  2013年2月3日,汕头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发出的新的动员令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实干拼搏,坚持为民发展,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规划建设重大发展平台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中求快,快中求好,推动美丽幸福汕头建设跨上新台阶。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由“小草经济”向“大树产业”的根本转变,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集约发展……

  航道已经开通,风帆已经扬起,特区要出海,汕头要起飞!

  蜕茧化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鮀岛神话”

  大力实施“五个100”工程, 加快100家传统优势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是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创造粤东经济增长极,实现产业腾越的重要战略步骤。

  在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大潮中,一群颇具潮汕企业家基因的弄潮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世奇迹。

  1987年,澄海莲下人刘绍喜靠借来的800元开办了一间家具小作坊,由此开启了宜华王国的初航。宜华的成长,恰似树木的年轮,纹理间不仅刻划了岁月沧桑,也熔铸出一幅从草根走向莽林的壮丽画卷。顺天时、拥地利、聚人和,趁势而起,顺势而为,造势而兴,使宜华成为潮汕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标杆。短短二十几年间,宜华已先后在3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产品畅销美洲、澳洲和欧洲,在美国的经销网点达2000多个,并在南美、俄罗斯、苏里南拥有上百万亩的林业基地。宜华创造了多项第一:汕头第一家上市和年产值超百亿的民营企业;中国第一个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木制品企业;第一个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国家出口免检产品”五项国家级权威品牌的木制品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打造“木制王国”,构筑“地产旗舰”,玩转“资本魔方”,使刘绍喜推进多元化、全球化战略更加从容。公共慈善事业捐赠累计超过5亿元,荣获“中华慈善奖”。2011年11月随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奥地利,2012年2月随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出访美国。2013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视察宜华木业,对这艘汕头的“民营企业航母”取得的业绩予以了充分肯定。

  1962年出生、1999年就成为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来,在转型升级中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此前,他所率领的研究所已于1983年就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B型超声诊断仪,又于1997年成功收购美国ATL公司彩超技术及生产线,率先获得美国FDA、欧共体CE认证。2005年,美国通用公司购买了奥地利软件与韩国生产的探头,组合四维超声产品,称雄世界,垄断技术带来的是每台12万元以上的高额定价。受制于人,大量外汇流入外商囊中的现实,让中国超声人感受到了所应肩负起的责任。李德来高扬科技创新之剑一路杀来,攻关团队终于在2008年实现重大突破,终结了中国没有四维彩超产品的历史。每台售价不到4万元,彻底打破全球少数国家及公司的技术垄断,改变了世界彩超市场格局。“中华B超”,扬威天下,并被遴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汕头超声”自主研发的无损检测设备还在神舟七号安全升天等国内外各大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12年底,所得成果共申请专利多达83项,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李德来和他的“汕头超声”,一下子站到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被业界称作“中国兰花王”的陈少敏以独到的聪慧、胆魄和毅力,撑起汕头现代科技农业产业一片天。陈少敏一次又一次跨越台湾海峡,以兰会友,成为在台湾政界、经济界、文化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用兰花架设两岸文化交流的特色桥梁。如今他从事的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绿色产业,兰花种植规模已达2000亩,运用现代生物科技促进快速繁殖,品种多达1600多种,稳居亚洲之首。在世界园艺博览会频获金奖的“远东国兰”,成为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及广东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陈少敏还被推举为中国兰花协会副会长,中日兰花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台湾国兰联合总会、日本全国寒兰联合会、韩国兰文化协会等协会的名誉会长。为表彰陈少敏以兰花产业为两岸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台湾国民党高层人士连战、吴伯雄、蒋孝严等分别为“远东国兰”题词。2012年8月,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在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澄海区委书记陈向光陪同下视察“远东国兰”,原本20分钟的行程安排,延长停留近一个小时,汪洋微笑着称赞道:“兰花是幸福导向型产业,潮汕企业家能把中国兰花做到世界一流,很了不起!”

  从无核珍珠到有核珍珠、造型珍珠的技术升级,是世界淡水育珠中一次重大革命,而在海洋经济大潮中推波助澜的谢绍河就是使淡水珍珠产业转型、育珠技术升级迈进新时代的开拓者。第一代淡水有核珍珠技术自推广应用11年来,带动全国珠农上万家,解决就业5万人,产珠5000吨,包括加工新增产值超过200亿元!其开发的第二代淡水有核珍珠可与国外的“南洋珍珠”相媲美,又一次站到中国珍珠产业中的技术巅峰。造型珍珠复合模核技术属国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成功开发大珠母贝技术之后,谢绍河率领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产学研驱动,与广东海洋大学共同创办海水育珠的南海大珍珠产业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利用海洋生物研发珍珠护肤产品和健康食品,续写着“绍河珍珠传奇”……

  汕头轻工装备企业联盟抱团发展;柏亚国际集团由传统生产企业升级为涉足健康日化、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的现代工业园区;广东金刚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高强度单片铯钾防火玻璃,成功应用于鸟巢国家体育场、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日本蚕茧大厦、东京地铁站八重洲工程;在产业升级中不断创造奇迹的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牌服装,早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经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2012年品牌价值高达25.79亿元;美莱顺(国际)内衣城汇聚上千家商户,吸引全球客商,连年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中更是捷报频传,其自主研发的电容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服务商……

  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化升级,成为了汕头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加快“汕头制造”向“汕头创造”转变,已成为汕头产业腾越的原动力!

  大港之梦:实现“百载商埠”突破的命运之战

  汕头要起飞,交通要先行。这句发自心底的呼唤让1968年出生的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市长郑人豪寝食难安。曾受省委组织部派遣到美国加州大学做过一年访问学者,具有国际视野、对家乡怀着深深情感的汕头人郑人豪最清楚,汕头曾有过10年徘徊,10年啊,那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10年啊!失去机遇的惨痛教训,让郑人豪和所有潮汕的有志之士痛心疾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冷酷现实,让从省民政厅副厅长位置上调来担任汕头市常务副市长的他一上任就主张抓好交通工作。为补上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这一课,如今已成为一市之长的郑人豪陪同市委书记陈茂辉,跑步进省,跑步进京,精心谋划,昼夜推进。

  这场决定汕头命运的世纪之战,首当其冲的当属港口管理局局长蔡伟杰。进入21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之后,与之相邻水平相当的厦门港吞吐量达到1.7227亿吨,集装箱720.1万标箱,而汕头港吞吐量却只有4004.9万吨,集装箱不足120万标箱!因为没有深水海港,眼巴巴看着数百个集装箱舍近求远,绕道而行,使来到粤东的货物增加成本竟高达30亿元!这是汕头港口人的耻辱啊!汕头深水港防波堤项目本来已被国家交通部列入“十二五”规划,可蔡伟杰他们听说,“十一五”后期还有一个微调机会,挤进这次宝贵的微调,必须要在5个月内完成按常规三年才能完成的海量支撑文件的制作。日以继夜的追赶终于创造了奇迹,在交通部此项工作关门结束的前一天下班前,蔡伟杰他们终于在省交通厅领到了最后一个批文,马上赶赴白云机场星夜进京,提前争取到4.588亿元资金,使汕头的大港之梦提前拉开大幕。

  陈茂辉上任不到两个月,就三次深入广澳深水港区考察调研。蔡伟杰清楚地记得,在通往港区颠簸的道路上,中巴车里他展开图纸一路汇报,陈茂辉一路凝神倾听。2012年3月16日,举行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开工仪式时,郑人豪迎着猎猎海风,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豪迈地宣布:“建设广澳港区防洪堤工程,是我市实现港口功能战略转移,打造亿吨深水大港的重大基础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必须确保按时按质建成投入使用!”

  广澳深水海港的建设,彻底终结了汕头没有深水大港的历史,近、中期规划港区陆海域面积13.6平方公里,共建设39个深水泊位,年通过能力1.3亿吨和800万标箱;远期规划通过能力可达到2.5亿吨和1600万标箱。规划港区泊位格局以5万吨级泊位为主,并配有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成品油、LNG码头,15万吨级散货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大型泊位,能满足国际船舶专业化、大型化发展需要。晋级亿吨大港之时,正是百年老港圆梦之日……

  已经到了彻底改变汕头整整十年没有新增一公里高速公路落后局面的时候了!2013年4月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胡春华和省长朱小丹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出动员,重点部署建设全省特别是覆盖粤东西北的快速交通体系,把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创新优势的突破口来抓。胡春华主政广东伊始,就号召要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2013年大年刚过,省长朱小丹第一站就亲临汕头视察高速公路建设。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的亲切关怀和亲自协调推动下,潮汕环线高速公路、连接深水港的汕头揭阳疏港铁路,连接梅州到潮汕的高速公路等一批事关汕头及粤东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项目,将得到提前并加快实施,使汕头乃至粤东迎来了交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

  面对决策层的厚望,汕头必须突破交通瓶颈!市委书记陈茂辉对善打硬仗的市交通局局长吴文兵说:“要开展好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立下军令状,争取用3年到5年时间使汕头交通来个大变样!”从2013年2月的汕头“两会”到3月的全国“两会”,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汕头市市长郑人豪始终把“交通”挂在嘴边:“汕头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

  汕湛高速、潮汕环线高速、汕揭高速和潮惠高速等5条高速汕头段加速推进;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汕头段及汕头疏港铁路、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网、汕头市城轨道交通网加快进度;潮汕机场汕头城市候机楼及一批汽车客运站陆续启动建设……

  着力打造公路、铁路、港航、运输服务“四大体系”;构筑更加便捷完善、内畅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汕头面向珠三角和厦漳泉两个经济区、闽粤赣和粤东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加快互联成网,形成粤东1小时、珠三角、厦漳泉3小时经济生活圈,集聚幅射服务功能,汕头插上腾飞的翅膀!

  创新腾越: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射平台

  2013年5月16日,陈茂辉冒着大雨在海岸上艰难前行。这一天,他亲自带队在珠港新城为海湾新区管委会办公选址并规划新区发展展示馆。

  规划建设海湾新区是汕头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擦亮特区牌子、争创特区新优势的战略决策。海湾新区总规划面积约480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和拓展区,形成“六城一区”七大功能组成的空间布局。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包括: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构成的“一湾两岸”城市核心圈;拓展区规划面积约444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区向南、向西、向北拓展到濠江滨海新城、中国锆城、澄海六合新城、粤东物流新城、南澳实验区等。通过财税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登记、投资管理、金融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和立法创新,争取国家给予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着力构建区域服务新平台、承载产业升级的海岸新动脉,打造汕头市发展的新高地,实现跨越的重要增长极。

  特区因“侨”而立,汕头及潮汕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在全球5000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潮汕籍侨胞就有1000多万,为何不发挥汕头侨乡在血缘、地缘、商缘、文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全球潮人之都”集聚海内外“三个潮汕”的资本、人才,打造一个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发展平台?为何不创办一个既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国家华侨和统战工作新模式,创造新经验,提升国家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又有利于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汕头在海湾新区内创办国家级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大胆尝试,很快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侨办等部门领导的首肯。2013年6月3日,朱小丹省长赴国家发改委汇报协调工作,把汕头特区创办华侨经济合作试验区作为汇报的重大事项之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听取朱小丹汇报后指出:“汕头和广东省的想法是不错的,符合汕头的实际,如果汕头发展起来了,可以改善珠三角与粤东的联系和面貌,改善与海西的联系。要对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区做好深入研究论证,要做好整套的政策和配套……”

  争取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了汕头新时期擦亮特区牌子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汕头起飞的新引擎!

  海湾新区的开发建设,无疑给汕头经济特区的发源地龙湖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这让时刻不忘担当特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使命的1967年出生、中山大学EMBA毕业的区委书记黄建固又一次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位作风务实,思想前瞻,颇具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主政者,给龙湖的新定位是:粤东核心商区、海滨智慧新城、特区开放先导、潮汕幸福家园。弘扬特区精神、勇于担当,敢想敢试的黄建固主动出击,率先引进中国五矿集团到海湾新区创建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并于2011年10月20日与五矿(营口)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粤东物流新城合作协议书》。开拓者的脚步如此匆忙,市委书记陈茂辉与黄建固等多次往返广州与北京,从国土部到五矿总部,突破用地指标,推进规划实施。在区委书记黄建固、区长王小辉和龙湖各级干部的努力下,攻艰克难,土地涉及12个村实现和谐拆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用超人的睿智与勤奋,谱写了特区发展的新篇章。珠港新城计划投资500亿元,盘活黄金地段4000多亩土地,打造粤东地区金融商贸和潮商总部基地,目前认定39家总部企业入驻;粤东物流新城占地8.26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00亿元,目前与阿里巴巴、苏宁电器等签订投资意向项目31个……

  开天辟地拓疆域,填海筑就新规模。海湾新区的另一个主战场东海岸新城填海造地工程也捷报频传。东海岸新城西起海湾大桥,沿海岸往东至澄海莱芜岛,规划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地2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汕头新城市中央商务区、行政中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2013年3月23日,新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亲临项目现场视察,给陈茂辉、郑人豪及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开发管理中心主任张学龙和中交集团昼夜海上作业的建设者们以极大鞭策。4艘世界最大的万吨级耙吸式挖泥船,8艘4500立方绞吸式控泥船把南中国海搅得彻夜不宁,载重量30吨的大型自卸车、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使汕头东海岸尘土飞扬,中交集团所属上海航道局、广州航道局、二、三、四航局的数千名建设大军,在太平洋的涛声里创造着人间奇迹。总投资200亿元,现已完成70亿元,形成陆域15平方公里,一颗耀目的新星正冉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被业界称为“安全生物降解材料之父”,刚刚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广东益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惠群的发明创造取得三项重大突破轰动了世界:全生物材料制成没有任何残留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地膜研发成功;植物原材料制作奶瓶为全球的妈妈找回安全感;绿色环保安全材料一次性餐具研发成功。19年前乘坐火车的一次发现,铁路两旁的发泡餐具“白色污染”垃圾让他触目惊心,从此励志要为地球母亲和人类破解这一世界难题。实验室里17年的艰苦探索,耗尽他的全部财力,终于曙光在望。已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协会特聘专家、汕头市优秀拨尖人才的王惠群这一突破性成果,成为了汕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助推器。王惠群这场在环保领域从成套机械装备到材料革新的工业革命,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正在形成“百亿企业、千亿产业”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市委书记陈茂辉、市长郑人豪率领发改局长郑晓奇、经信局长陈胜全等走南闯北,终使一批战略性大项目落户汕头:与中国航空航天集团合作,建设北斗导航、卫星遥感基地;依托国际光缆在汕头登陆优势,积极推进云计算产业,建设“数据特区”,总投资45亿元的广东移动粤东区域生产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积极推动与中国通用航空集团合作,充分发挥汕头市外砂机场作用,建设航空博览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航空产业飞机制造基地;积极推动与中船重工集团合作建设游艇船舶产业园区……

  大项目、大开发、大手笔、大前景。粤东明珠汕头又怎能不起飞呢?

  梦想起飞:创造粤东经济增长极的世纪之旅

  汕头开启了一个高蹈宏阔的粤东新时代。

  特区精神的伟大觉醒,使汕头驶上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全力推进新一届广东省委提出的加快培育粤东西北新增长极,使其与珠三角成为广东经济的两个“发动机”的战略新布局,使汕头充满光明前景。汕头的历史性转型,崛起之快捷,发展之神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面临新挑战,新考验,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同时启动……

  经济快增长,产业要腾越,汕头要起飞!让陈茂辉、郑人豪和新一届汕头市委的决策者们丝毫不敢懈怠,时刻不能停步。

  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500亿元以上。

  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打造东南商贸物流中心、东南信息中心、东南区域金融中心、粤东总部基地、粤东公共检验检测平台、粤东教育人才中心、粤东医疗服务中心、现代潮汕文化中心,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增速明显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平均年增长27%。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计划。纺织服装、化工塑品、食品医药、工艺玩具、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创新型、效益型、集均型、低碳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汕头制造”向“汕头设计”、“汕头创造”转变。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实现“翻番”,龙头企业集聚带动效应明显增强,航母企业不断增多,打造一批产值超100亿,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这是何等令人振奋的产业腾越前景啊!

  东进势之所驱、资源优势尽显。汕头海湾新区必将牵动世界的目光,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粤东发展看汕头,城市发展新高度。汕头必将成为中国东海岸线上的耀眼明珠。

  顺水行舟正其时,风正扬帆争当头。特区汕头犹如一头仰天长啸的东方醒狮,发出震天的吼声,世界也正在倾听汕头创造粤东经济增长极世纪远行的铿锵步履声……

  

梦想起飞(走向世界·中国特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