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愿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21日   第 06 版)

  内蒙古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黄斌被当地农牧民誉为“老推”。这位“比农民还农民”的科技员,扎根基层30年,每年平均下乡近300天,足迹遍布鄂托克旗。

  经历  50岁的黄斌,皮肤黝黑,整日和泥土打交道,他到田间地头习惯性地盘腿而坐,一说起农业技术便滔滔不绝。他说:“搞农业技术推广这一行,必须能吃苦耐劳,能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自1983年中专毕业进入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黄斌已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他将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

  参加工作初期,他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有些农牧民观念保守,农业技术推广起来困难重重。比如,他将自己费尽心血总结出来的农业技术经验推介给当地农牧民,往往会得到这样的回应:“我种了一辈子地,难道还不如你?”“我们一辈子都这么种,凭啥要相信你?”

  面对困难,黄斌不退缩。他常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肩头担子重、责任大,不能有丝毫马虎。”

  推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黄斌曾提出“搞农业展示基地”的建议和设想,直到2008年,他带领团队人员建立“赛乌素现代农牧业试验示范园”,才让农牧民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切身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如今,周边农牧民争先到黄斌的“示范园”参观,仔细观察这里农作物的培育与长势。

  在当地推广的大多是普通而实用的农业技术,不高端却经济实惠,而这些推广工作往往“难度”大。1986年,为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他和同事曾前往8个村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不但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而且与农牧民同吃同住,一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多月后,终于获得当地大部分农牧民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平均每亩增产250公斤。

  黄斌说:“当地农牧民朴实本分,也固执,向他们推广农业新技术、新观念,必须要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才行。”

  实干  2003年,黄斌初任农技推广站站长不久,正值“非典”肆虐,农牧民不敢出门。查布苏木跃进嘎查一名叫赵云勤的牧民,给推广站打来电话称,需要10公斤玉米种子,黄斌二话没说,骑着摩托车带上10公斤种子,跑了100多公里路,给赵云勤送去。

  黄斌的妻子杨丽萍说:“老黄每次回家都带着一身土和泥,家里打扫再干净也没用。一看到刮风下雨,他就坐立不安,怕庄稼受损……”

  多年来,黄斌累计引进推广80多个农作物、蔬菜新品种,引进推广高效栽培新技术20多项,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主持建成沼气池4000多座,受益农牧民1万多人。还先后组织编写各类技术材料100余份,举办讲座1000多场次,培训农牧民15万多人次。

  眼下,他又开始不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和当地先进农牧民一起创建了种植业协会……力求把农业技术推广落实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获得真正的“实惠”。

  鄂托克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长田生华说:“黄斌坚守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热爱,对基层农牧民的一片真情,三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为农牧民搞好农技推广示范服务,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董璐 郑志军)

电力简讯
愿为农民服务一辈子
构筑安全屏障 服务体育盛会
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
People’s Court of Wuchang District, Wuhan Notice
中山市西区旧城改造暨服务业试验区项目(暂名)
征求意见登记规则与时间安排及选房顺序等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