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9日电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8月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对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决策水平,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长远规划和宏观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张高丽强调,利用3年时间进行一次系统的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创新普查的总体要求,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普查经费,共同做好普查各项工作。要精心做好顶层设计,认真制定和落实普查方案,创新普查管理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坚决保证数据全面、真实、准确,决不能弄虚作假;要强化安全管理,按时保质完成普查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配合,保证经费按时到位,积极营造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他指出,普查的成果重在应用。要坚持边普查、边应用,充分发挥普查工作的效用。要利用普查获取的最新数据,及时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要促进信息共享,规范普查成果管理,促进普查成果转化和广泛利用;要强化数据分析,加强对普查成果的深度开发,寻找规律性,预测趋势性,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地理国情普查:查什么?
■ 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 普查时间:2013年至2015年。
■ 普查对象:陆地国土范围内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 普查意义: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