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双周的艺术总监曹诚渊的致谢名单准备了将近两页的A4纸,在演出开始之前,他站在舞台上,把他们一一报出,有文化部的一些部门,有德国、以色列的使馆,有来自美国、芬兰、中国台湾、广州的一些编舞和舞者,作为第二届北京舞蹈双周的展演部分,开幕演出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的《满江红·踏莎行》。
今年新年左右的时候,曾有记者问曹诚渊,现代舞最近很火啊?电视选秀节目里,选手们即兴就来上这么一段。倒是曹诚渊有些疑惑了,在他看来那些只是用了现代舞的噱头,现代舞从来都只是小众的艺术,不是大众娱乐。在今年的北京舞蹈双周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者用舞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没有哗众取宠,只是在尽量地表达。
追寻肢体的纯粹表达
在舞美表达越来越多元的舞蹈现场,一些舞蹈家也在追求肢体、动作这些舞蹈最基本的元素。
“桑吉加的《重置》是用了比较多的舞美尝试,包括多媒体,但这部戏如果带去国外演出就要割舍了,舞美反而成了一个障碍,不方便携带。”在曹诚渊看来,丰富的舞台效果是一个方向,但纯粹的肢体更是对舞蹈的回归。
今年舞蹈双周上,来自广东现代舞团的《运动逻辑移植报告——2013》就是这样一部纯粹的作品。大家将其称为概念性作品,借助学术报告的形式来诠释肢体各种运动的逻辑,展示不同的身体在同样刺激下所做出的逻辑动作反应。
它不讲故事,只剩下人的肢体的运动和运动的美,理性是唯一的线索。全场大部分时间,有十个身穿白色背心和短裤(下半场换成白色长衣)的舞者在台上起舞,在三面巨大的搭建成白色的墙壁之间,去完成一次次的逻辑反应。
北京雷动天下舞团的《满江红·踏莎行》也偏重舞者本身,《满江红》是13年前的一个作品,2002年在法国巴黎作的首演,1913年在巴黎首演的还有著名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恰恰是《满江红》的配乐。因为当时《春之祭》在古典音乐上的离经叛道,100年前的首演让芭蕾舞《春之祭》饱受非议,甚至引发了一场骚乱。
《春之祭》描绘的是一个俄罗斯远古时期的祭祖仪式,一群长老围成一圈坐着,看着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们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
由李捍忠和马波编排的《满江红》在舞蹈章节上遵循了曲子的顺序,在故事的讲述上也与原曲目的内容相近,对春的描述、部落的挑衅、少女的献祭,从透明的身体来自对大地的感触,生命的萌动、成长到一块块红布包裹起来的血色与死亡,生命在流动、抗争,极具张力。
之后这部戏一直演了400多场,许多演员说闭着眼睛都能跳出来,但在国内的演出只是在圈子里,所以这次专门拿出来,因为是《春之祭》首演的100年纪念。
也是因为这个纪念,就有了《踏莎行》,曲子选的是《火鸟》,斯特拉文斯基的成名作,但选的是钢琴版。“交响乐版芭蕾舞感太强了,一出来就感觉像是踮着脚的芭蕾舞裙出来了。”李捍忠说。
《火鸟》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凤凰的涅槃重生,而使用了这组组曲创作的《踏莎行》也表达着这份心境。整个舞蹈的表现更为轻松,伙伴的嬉戏、颜色和节奏上也没有那么沉重,不再像《满江红》一样是满眼的红,舞美上还加了一块大屏幕,有排练时的一些片段,年代不一,表达是时间这样一个过程,放下,挣脱,生命的自由和没有拘束,最后红色的屑从顶棚上洒下来,定格在舞者的暗影里,重生。对于《踏莎行》的创作,李捍忠和马波曾表示是希望反省13年前创作《满江红》以来他们在艺术思路上的转变和发展。
当然,舞蹈双周也不排斥舞美的尝试,来自以色列玛莉金刚舞团的《开启源代码》讲述了新娘在洞房花烛夜看着镜中的自己转瞬间源自内心的恐惧、幻想和渴望油然而生,在她内心深处,视人生如游戏,仍有许多愿望未实现,演出现场用特制无线手套营造出的舞美效果,呈现着新娘的内心挣扎。
青年舞者的新鲜创意
作为发掘新人平台的“青年舞展”,在舞蹈双周期间展出了55位年轻编舞的原创作品,展现了国内外新生一代的鲜活创意。“他们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是我们这些从事舞蹈行业多年的人们想不到的。”曹诚渊说。
来自香港的徐奕婕以风中的蒲公英为灵感来源创作了《蒲公英》,“因为我很享受在大自然里面跳舞,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风去推动我们的动作?”有点害怕在剧场演出的她对于“环境舞蹈”有着特殊的兴趣,并且已经做过在咖啡厅和书店里的表演尝试,“咖啡厅其实已经有它的一个性格,给我们一种感觉,如果我在里面跳舞,可以把它那些有意思的元素再提升。”徐奕婕说。
李世焜带着对水的亲近感,在雨中创作出反映风沙造成环境问题的《因霾》,他的创作关注社会现实,力图表达“大爱”,希望能唤醒人们的一些良知。他的舞蹈同时融入“即兴”元素,人在受风沙侵蚀的那一段的所有动作都是即兴出来的,“因为一个人在很痛苦的时候不会想那么多,只是做单纯的肢体挣扎。”李世焜说,“跳舞的时候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是很纯粹的自己。”
张薇婷以日本忍者文化和东野圭吾的小说为灵感来源创作了《心界》,她强调作品的感情,“我每次编舞,跳的时候都会哭,感情在我心中是第一重要的。”张薇婷说,“我个人不太喜欢以丰富节目的另类性为目的,将和主题情感无关的行为艺术搬到舞台上。”因为目前在日本生活,她希望认真去了解日本的舞蹈,创作跨界的舞蹈作品,“比如说电影手法和现代舞蹈在一起,比如说音乐剧。”
另类方向
而另一个单元“另类平台”则集合了国际上的创意作品,反映了欧美小剧场实验、先锋作品的潮流及方向。编舞和演员来自美国、英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地,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全球舞蹈视野。来自美国的艾米、玛莉亚和来自英国的安娜瑞塔都在教学周担任教师,在展演周也带来自己的作品。
“我在编舞的时候并不会为每个动作都赋予特定的含义,有多少位观众,就有多少段舞蹈,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经历来看这个舞蹈。”艾米说。《冬日微光》试图解释人类本性和人造物品之间的关系,用地理比喻中的“纬度”来探索其多重含义,艾米介绍:“我在作品中运用黑色幽默比较多,我不太运用直接的叙事手法,而是往往比较抽象,因为这个很新鲜,所以仍在探索。”
玛莉亚以世界变迁的移民过程中存在的暴力为灵感创作了《流逝的固土》,舞者在白色的羽毛中起舞,同时她认为音乐是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舞蹈的音乐是基于图像和叙事的,我希望音乐可以成为这种联系背后的动力”。最近她在努力实现自己新的想法,“我们试图找寻不同语言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舞者去诠释肢体和思想的方式,从而帮助人们理解不同的文化。”
安娜瑞塔的作品《钱!钱!钱!》灵感来源于在英国的移民的工作生活,“我见过很多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女性,她们有很多不同点,也有很多共同点,了解她们的经历会非常有趣。”安娜瑞塔谈及创作时说。同时她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可以理解并欣赏现代舞:“如果去看现代舞,你会发现80%左右的人都是编舞或者演员,只有很少的人是普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