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暑期名校游火爆,限还是不限?

楚 娟 刘金凤 刘加会 周昱含 刘 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03日   第 07 版)

  你是否幻想过,在波光荡漾的未名湖畔,在透过参差绿树洒下的斑驳光影中,执一本书,听一夏蝉鸣?你是否曾向往过,那座“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古建筑里的景致和生活?

  7月,北京旅游市场再次开启它的“暑期黄金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名校游”也随之火爆。

  高温阻挡不住“朝圣”的步伐

  7月23日,早上8点半,我们到达北京大学东南门,这是散客登记进校的唯一通道,此时门口已经排起了300多人的队伍,大都是家长领着孩子。我们也排起了队,不过10分钟,我们的身后就又多了100多人。

  由于人数多,加上北京大学规定,散客进门时要对身份证、学生证或者护照进行登记,导致队伍前进的速度较慢。过了20多分钟,我们才前进了不到两米。而此时的太阳早已失去了清晨时的温柔,像火球一样灼晒着排队的人们,等待的过程变得漫长而辛苦。

  但与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望相比,这些辛苦变得无足轻重。“天热怕啥,女儿的将来更重要”,排在我们左边来自黑龙江的张女士说道,脸上还洋溢着望女成凤的热切期盼,“她刚上高中,来北大给她拍张照片放在书桌上,让她天天看看,学习会更有动力,希望她能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

  显然,暑期的高温与日晒并没有阻挡学子们“朝圣”的步伐。据北京大学东南门保安陈先生介绍,进入暑假以来,普通工作日每天的游客都有六七千人,周末则会有上万人。

  出现这种火爆局面的不仅是北大,清华大学每周末接待的游客有4万多;厦门大学的盛况更是令人惊异,长裙、草帽、沙滩裤,各种“小清新”、“大清凉”装扮的游客蜂拥而至,校园彻底变成了旅游景区。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各省名校亦是如此。

  高校游这么火爆,“主要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十分迫切,希望孩子能通过与名校的‘亲密接触’,提高学习热情,将来‘出人头地’。”资深媒体人高严说。

  重在感受名校人文积淀

  花了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踏入“承太学正统,立大学祖庭”的北京大学。

  未名湖畔,微风阵阵,杨柳依依,曲径通幽处透露着一股野趣。博雅塔的倒影镶嵌在碧玉般的未名湖水中,如水墨涂抹成的写意画。其实,游名校并不只为“励志”,吸引人们的是其教育、历史与文化,还有名校里俯拾皆是的故事、古迹、美景。

  “来北大,主要是想感受一下它的人文积淀和精神魅力,”来自湘潭大学的婷婷在和我们交谈时说,“随处可见的古建筑总是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让人不禁想起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场景。”

  除了北大,其它名校也以自身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吸引着人们流连其间,细细品读。

  而高校的不同美景也让高校游更加吸引人。仲夏之时游北大、清华,随处可见其古木绿荫浓、鸟鸣花草盛;厦门大学的山水美景似图画,南京大学的钟灵毓秀意古朴,都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针对高校游过程中欣赏美景与感受文化之间的关系,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年轻学生充分感受到名校的人文积淀和精神魅力,而不是把学校当作普通的公园和旅游景点,因为真正励志的是大学中的人文而非景观。”

  名校不堪重负怎么办?

  高校游是一次独特的心灵之旅,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来客。与此同时,过多的游客量,也让各大名校有点不堪重负。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就在微博中说:“北大东门外,等待参观的人群一直排到了路上,已经对道路交通构成一定压力。如发生意外,恐非我校可以负担。”

  为了保障正常的学习秩序,各大名校的“限游令”、“门票制”纷纷上演,打起了“大门保卫战”。

  有人认为,大学重点在于学术科研和思想自由,不是旅游景点;但也有人说,大学本来是公共空间,学校无权限制来往的人群。国外高校的开放更是人们抨击国内名校“限游”的常用理由。我们不禁要问,到底应如何对待持续升温的“高校游”?

  对此,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城市与规划系吕斌教授认为,一方面,面对游客的需求,名校游显然不能一禁了之,把游客全都拒之门外。而且,发挥高校的科技、教育、文化优势,对外开放,以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本身就是大学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我们国家人口多的国情。为了保证安静的学习氛围,名校开放校园游也不应是无限制的,可以考虑通过登记、免费发票的形式,将游客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暑期名校游火爆,限还是不限?
北戴河发力高端旅游
清凉日照
刘邦故里要不要改名(旅游漫笔)
访梵蒂冈博物馆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