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8月03日 星期六

面对和谈,巴以民众准备好了吗?

陈 曦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8月03日   第 03 版)

  以色列司法部长利夫尼(中)和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赛义卜·埃雷卡特(左)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握手。
  来源:中国日报网

  7月29至30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代表在美国华盛顿重启了停滞3年后的首次直接对话,巴以和谈又掀新篇章。

  美国国务卿克里发表声明称:“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9个月内达成最终地位协议,让两个国家和平、安全地共存。”官方的此次表态已然透露出几分诚意,那么巴以民众对于和谈又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各执一辞难退让

  长久以来,耶路撒冷归属、难民安置、边境划分以及定居点合法性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20多年来的不断扯皮,让巴以两地民众渐渐失去了对和谈的信心。

  在和谈前夕,巴以两地民众在采访中分别表达了对此次和谈的看法。

  “我不认为和谈能够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因为双方都没有准备好,以色列没有做好必要的给予和接受,也就是说以色列不会给巴勒斯坦人土地,但少了这项内容巴勒斯坦人也不干。”一位来自耶路撒冷的居民如是说。而另一位巴勒斯坦居民则表示“这次和谈不会让巴勒斯坦人受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表示:“巴勒斯坦人普遍认为自己吃亏,以色列人则认为,用土地也无法换来和平,因为巴勒斯坦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即使签了协议的话也会对以方有所破坏。”

  总的来说,造成民众悲观看待和谈的原因主要是双方缺乏一种互信。而这一信任的缺失也让民众不愿自己的国家在损失利益的前提下做出让步。

  合作在先是良方

  信任往往来源于合作,尽管此前巴以局势持续紧张,但在经济、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巴以两方却有相关的合作。

  据了解,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巴肯工业区内有200多家以色列工厂,大约4000名巴勒斯坦工人在这里和以色列工人工作在一起。

  此前,亦有巴以共组医疗队抢救巴勒斯坦女孩的故事。医疗队借此提出“摒弃政治,关注生命”的理念。

  除此之外,巴以双方还曾就加沙地带的水体污染问题进行联合治理。

  但由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巴以近年来的合作并不甚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室主任李伟建表示,对于和谈,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铺垫,因为和谈并非一蹴而就,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渗透过程。在最初阶段,应让双方看到彼此的诚意,比如政府为民间合作提供一些利好的政策,以以色列为例,以方可适当开放边界,让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工作,这样既补充了以色列本国缺乏的劳动力又加强了两国民众间的联系。另外,两国还可在文化、教育、旅游业等方面联合发展,最终顺合作之水,推和谈之舟。

  观念转变促和平

  长期的巴以纷争,给民众留下了一定的阴影,即便和谈成功,巴以两国民众也需要做出很大的心理调适。

  分析指出,以色列人作为既得利益者,在情感上就很难接受这种“拱手他人”的让步,而巴勒斯坦人则认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的土地,以色列归还只能算是完璧归赵。

  而事实上,和谈本身就是在各退一步后的共进。既已做出和谈的姿态,就不该继续“固执己见”,而忽略巴以民众的共同利益——和平与安定。

  “希望停火持续,双方都需要和平。”这是2012年BBC在巴以停火后对巴以民众采访得到的真实的声音,也是每个渴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声。

  据了解,在巴以冲突的焦点耶路撒冷,有一个“拥抱耶路撒冷”的活动,活动当天,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手拉手组成人链,将耶路撒冷老城环抱在中央,这其中不乏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世界人民携起手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世界和平默默祈祷。

  迄今为止,关于巴以重启和谈结果的预测众说纷纭,在几十天里结束几十年的争端的确并非易事。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都需要为此做出多方面的积极准备,即便如此,为和而谈,终究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叙利亚,“圣战”战场?
谈中国经济,西方声音为啥有点乱?
瑞士迎来国庆日
科技巨头纷纷试水电视业
面对和谈,巴以民众准备好了吗?
苏州民间艺术冰岛受追捧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