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机关干部队伍中,年轻人越来越多了。能力强、有活力是他们的优势,但一大“硬伤”是缺少基层经历。典型的就是“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衙门。同样,有些年轻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但受岗位限制,在政策研究、宏观思考方面有些吃亏。
近日,杭州市首次实行这样的“互换”:市直单位与区(县、市)、市属国企的年轻干部进行双向交流挂职。同时,选派干部到乡镇街道、重点工程、信访岗位等开展挂职锻炼。
杭州市委组织部透露,总共有125名年轻干部参加挂职锻炼,其中,双向交流挂职的有35人、到重点工程(项目)挂职的有67人、参与信访督查的有15人、参与联系基层和服务重大项目的有8人。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仲灿说,这次选派的对象主要是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入选。其中,还有44名“80后”干部将到挂职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
●到重点工程挂职
从2003年起,杭州市就开始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去挂职锻炼,2008年,又开始选派干部担任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员,直接让他们去跑审批的各个环节,让年轻干部增添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这一做法已成为杭州培养年轻干部的一块牌子。这10年来,杭州选派到重点工程(项目)锻炼的干部已经超过了1万人。
别以为挂职就是走过场。这10年来,不少干部通过挂职,办成了一桩桩民生大事。比如,杭州人都知道的“庭院改善”,就和干部挂职有关:2006年,时任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的刘景波在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挂职,他很多次听到大伙说,庭院环境太糟糕了,市里能不能想想办法。这些话,他听进了心里,走街串巷,拍了5000多张照片,并写成一份长达万字的小区庭院改造建设专题调研报告,这个建议,最终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并开启了庭院改善工程。
这次杭州选派到重点工程(项目)挂职的干部有67人,市法制办法律事务处处长李军就是其中之一。他要去的,是“三改一拆”和治理交通拥堵项目。作为一个跟法律打交道比较多的干部,李军说,重点工程项目涉及的面更广,有些工作领域和内容,也是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次的挂职是个全新的考验和挑战。所以,他要及时转变角色,一方面边干边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基层单位出谋划策,让重点工程建设的推进更为顺利。
●“双向挂职”开阔视野
这次的挂职锻炼,一大特色是推出“双向挂职”,包括市直单位到区县(市)挂职;市直单位到市属企业挂职;区县(市)交流到市直单位挂职、市属企业到市直单位挂职等4种形式。按照安排,挂职交流的时间一般为一年。
萧山区临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施科琦的“新职务”是杭州市发改委区域处副处长。他特别看重这次的机会:“对像我这样长期在乡镇街道的干部来说,这次挂职,提供给我一个开阔思路、拓展视野的机会。这就相当于有了‘换位思考’,能让我站在不同的层面,更清楚、全面地看待问题。”
余杭区星桥街道这次也迎来了“市里头”的干部——城管委办公室主任蔡国强到街道里来任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卞吉坤说,他们将合理调整工作安排,让挂职干部牵头负责重点工作,让挂职干部“有位有为”,包括参与党委班子的各项决策,列席重要会议,及时通报重大信息,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等等。
●公开选拔时优先考虑
为了让挂职更有成效,杭州还出台规定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比如,挂职干部每季度要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思想小结,向帮带的导师、派出单位和市委组织部汇报。挂职锻炼结束之后,帮带的导师还要对挂职干部的表现、特长和不足等提出明确意见。
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不能随便请假。3天以下,要经挂职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批准,有特殊情况要请假3天以上,得市委组织部批准。如果无故缺勤累计超过3天,将被通报批评,如果不改正,将取消挂职资格,派出单位要把他领回去并进行组织处理。
另外,杭州还规定,对参加过挂职锻炼且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在行政职务升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工作时,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
(据《钱江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