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23日 星期二

裴柏村走出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大将军

裴氏家族:中国人才奇观

本报记者 杨 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23日   第 07 版)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赵树宴摄

  始祖碑

  从四川来的裴氏后裔拜访裴晋公祠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裴晋公庙会
  刘保平摄

  古裴柏村图

  清顺治年间闻喜县令书“唐晋公裴度故里”碑

  裴氏名人纪念馆
  刘保平摄

  走进绿树掩映的山西运城闻喜县裴柏村,就看见村口的墙上赫然写着斗大的3个字:“宰相村”。另一边也是大大的5个字:“天下无二裴”,字有1.5米见方,气势非凡。这都是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书写的。两排字中间书写着顾炎武的《裴村记》。裴柏村是有亮出这么大阵势的底气的,裴柏村的裴氏家族历史上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以及3000多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卓越贡献者,列入正史的裴氏子孙达600多人。一代伟人毛泽东1958年曾告诉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笳: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裴姓)。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喜人。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胡耀邦曾说:研究中国的人才学,不能不研究裴氏家族。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历代诗文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王维、欧阳修、顾炎武等与裴氏子弟或相互唱和,或诗赋赠答,多以千计。

  裴氏家族的崛起

  裴柏村的东南方是层峦叠翠的中条山,北方有绵绵延延的紫金山,西方有蜿蜒起伏的峨嵋岭,村东是千曲百转的涑水河。汉顺帝刘保永建初年,并州刺史、度辽将军裴晔来到闻喜,看到这里有一处依山傍水的空地,只见此地形:头依紫金山,峰峦突兀,足蹬董泽湖,烟波浩淼,整个地势坐西朝东,前低后高,前宽后窄;鸡公岭、南岭等9个山头呈现元宝形,拱卫着两三千亩良田。9座岭上柏树苍天,郁郁葱葱,犹如展翅欲飞的9个凤凰,真乃“九凤朝阳”;而董泽湖又是古董父豢龙之处,是龙的故乡。像这样龙凤呈祥、风云际会的地方,确为千载难逢的风水宝地!于是裴晔将全家搬迁于此。他以裴姓为首,以柏树为名,“裴柏村”由此诞生了。

  裴氏出自有熊氏,风姓,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为远古始祖,为嬴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的支孙封(左非右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裴柏村是海内外裴氏的发源地,故有“族人遍九州,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晔定居裴柏村后,其次子裴茂平定李傕叛乱,被封为阳吉平侯,从而奠定了裴氏家族贵族的社会地位,推动了裴柏村的崛起。

  崛起的裴柏村把更多的优秀裴氏子弟送出去,从而促使裴氏家族走向了鼎盛。到了两晋时期,裴氏家族进入它自身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成为海内首先发达起来的士族高门。其代表人物有裴秀、裴頠、裴楷。裴秀因立司马炎有功,西晋代魏后,晋武帝拜裴秀为司空、尚书令,封钜鹿郡公。裴秀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地图学家,为中国地图之父。其子裴頠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封武昌侯公,同时他还是著名的哲学家。在当时崇尚“庄老”、高谈“玄理”的情势下,他独树一帜,提出“无不能生有”,“有”是万物存在变化之基础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裴楷为中书令、侍中、太子少师,封临海侯。当时的河东裴氏已经成为与两晋时期首屈一指的琅琊王氏相提并论的一大望族。

  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还出了辉耀千古的“史学三裴”。裴松之撰《三国志注》、裴駰撰《史记集解》、裴子野撰《宋略》,他们把裴氏人物在史学方面的成就推上了顶峰。

  在隋朝存在的30多年间,裴氏家族出现了数十位有影响的人物。代表人物有裴政、裴蕴、裴矩、裴世清。裴政最大的贡献是帮助隋朝修定了《开皇律》,《开皇律》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历代任何律令都显得格外开明,是一部划时代的古代刑典,为后世立法奠定了规范格式。裴蕴最大的贡献是实行“貌阅法”,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裴矩最大的贡献是加强内地与西北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联系,裴矩所著《西域图记》,详细记述了西域14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及民风,对研究我国隋唐时期西北社会状况有重要价值。书中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裴世清最大的贡献是带领第一个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河东裴氏在隋朝统治时期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为它在唐朝继续鼎盛奠定了基础。

  “无裴不成唐”

  裴柏村之所以成为“宰相村”,主要是在唐朝形成的。据《裴氏世谱》记载,在李氏统治唐朝的200多年间,裴氏家族先后出过宰相34人,中书侍郎4人,尚书38人,侍郎27人,常侍4人,御史9人,使21人,大将军31人,皇后、太子妃、王妃7人,驸马18人。所以有“无裴不成唐”的说法。

  裴氏家族首先进入唐朝宰相行列的是裴寂和裴矩。裴寂鼎助李渊太原起兵,裴矩在窦建德失败后,奉国玺以山东之地归唐,奠定了他们在唐初的政治地位。其他著名的宰相还有为唐献身的裴炎、裴居道,平定突厥的裴行俭,御书褒奖的裴光庭,鼎新漕运的裴耀卿,慧眼识人的裴垍,中兴元和的裴度等。裴氏家族的兴盛使得李唐王室不得不倚重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联姻就成了最好的办法。在唐初高祖时,宰相裴寂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与高祖的儿子赵王李元景为妃,他的儿子裴律师又娶高祖的女儿临海公主为妻;宰相裴居道的女儿嫁唐中宗,被封为孝敬皇后。在唐王室中,有多位公主,特别是唐玄宗把自己的6个女儿都嫁入了裴门。而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也是裴门的媳妇。今天,依然耸立在裴柏村裴氏碑馆中的唐代裴氏家谱碑,仍然在无声地诉说着裴氏家族在唐王朝的辉煌。

  唐代的裴氏家族在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出现了一大批如政治家裴宽、裴伷先、裴敦复,文学家裴说、裴迪,书法家裴漼,音乐家裴知古、裴兴奴,史学家裴光庭等著名人物。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个专有名词,以后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小说文体,且愈来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爱。仅从自张九龄到李商隐等名师大家的100多首赠答诗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裴氏的才干和辉煌。其中,诗仙李白就写有13首,诗圣杜甫也写有10首。就连皇帝也为裴氏赠诗,如唐玄宗给裴宽赠诗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柳宗元、韩愈等46人为裴氏撰写的碑文、墓志、记序等50篇,骆宾王、刘禹锡等为裴氏撰写的表启36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裴氏家族在唐代的鼎盛局面。

  裴氏家族在政治上的衰落是从唐朝末年开始的。特别是朱全忠在建立后梁政权过程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马之祸”惨案,裴氏共有114名大小官吏或被杀,或被贬,使这个从裴柏村走出的世族名门遭受到沉重打击。

  唐朝之后的五代战乱不断,逆境中的裴氏家族仍然走出了后梁宰相裴迪、后晋宰相裴皞。

  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

  翻阅厚厚的两卷《裴氏世谱·列传》,从汉到清,近200人的传记,每一个人都在中国历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要记述完他们的业绩,恐怕得写一部巨著。

  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辉煌1900多年的史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份家族健康发展的标本。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3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在《裴氏世谱》的《列传》、《列女传》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例子:裴炎在弘文馆就读时,“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读书不废。”裴休“童时与兄俦、弟俅偕隐济源别墅,昼讲经,夜著书,终年不出户”。而裴植的母亲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过,必束带伏阁,经五、三日乃引见之,督以严训。”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奋好学与家人的严格管教,才使裴氏“将相蝉联出,公侯奕叶长”。另外,裴氏家族还通过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思想,给子孙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从《裴氏世谱》中绘制的“裴氏祖庙”图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的门口立有“气众山河”、“忠孚华夏”两个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状元碑三块石碑。他们把裴门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传、优秀的诗赋文章、皇帝下的诏命、历代名人为裴氏写的赠答诗、墓志、碑文、表启等录入《裴氏世谱》,以此来教育和激励裴门后人。

  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没有不上学的孩子。改革开放以来,村里考上大学的有60多人。

  裴氏文化:民族文化的奇葩

  裴氏家族千余年来,文臣武将,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所以,在我国的历史剧中,表现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记》、《白蛇传》等,演的都是与裴家有关的事。名剧《白蛇传》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说出世后,法海便成为反面人物了。近年来,闻喜县浦剧团把新改编的历史剧《忠义裴度》搬上了舞台。

  现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很多。

  裴氏宗祠(又称晋公祠)始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其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现仅存前殿、后殿、状元坊等建筑遗迹。晋公裴度,为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将入相,爵封晋国公。裴氏宗祠现已重修。

  裴氏碑廊,上世纪70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裴氏谱牒的修撰从最早记载的南朝刘宋时期的裴松之撰《裴氏家传》开始,历代不乏其人修谱,但不是记载简略,世系不详,就是散佚无存。如梁中书侍郎裴子野撰有《续裴氏家传》二卷,唐户部尚书裴守真编有《裴氏家牒》二十卷,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闻喜县令裴涛编有《裴氏家谱》,金大定十一年潞州知事裴再兴编修成《裴氏家谱》,明代的裴氏家谱主要有成化年间的《裴氏家谱》、弘治十六年的《津州裴氏家谱》。

  清康熙五年,福建布政司左布政使翟凤翥以“欧阳公《唐书·宰相世系表》参以家谱,稽诸史传,考诸郡邑志,旁及群书,使三眷十二族井然如水之源流,森然如木之枝干”,并“附以列传奇文”,纂修成《裴氏世牒》四卷,由监察御史朱裴校订。裴(左彳右率)度参照翟凤翥《裴氏世牒》以陵为始祖纂修《裴氏世谱》十二卷,其子裴宗锡对《裴氏世谱》进行了增修,裴宗锡之子裴正文增续完家谱。清嘉靖版《裴氏世谱》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裴氏族谱史料,以其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受到学术界的推崇。从开始到完工历时87年,裴(左彳右率)度、裴宗锡、裴正文祖孙三代呕心沥血,立志修谱,父死子继,子死孙承,为裴氏家族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1年以来,河东闻喜裴氏研究会、裴氏碑馆收藏了金、明、清时的裴姓家谱共10种。裴氏家谱无异于史书。裴氏在历史上公侯人才辈出,官吏不断涌现,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裴氏屡出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和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之士,是裴氏推崇孔孟儒学的结果,这也是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基础。“裴氏谱牒文化”被列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裴氏谱牒是历代裴氏后裔敬宗和传承家业的根本,是研究裴氏特有的人才现象的重要载体。

  裴氏墓冢在裴柏村东5公里的凤凰垣。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海内外裴氏寻根问祖之地

  我们在裴柏村参观了裴氏名人纪念馆。给我们讲解的裴氏后代裴建民告诉记者,全国现在有105万裴氏人,裴柏村有260余位裴氏人,主要是务农。裴柏村如今不止有裴姓,还有其他姓氏人。

  为了保护裴氏家族文物,展现裴氏文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闻喜县政府建立裴氏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裴氏碑苑、裴晋公祠、裴氏宗祠、裴氏名人纪念馆、中华裴氏文化城等景观。1994年恢复了中断70年的裴晋公三月三古庙会,许多建设项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晋公生平业绩展、裴氏文化旅游区微缩景观、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将军坡,等景点,已开始接待游人。

  海内外的裴氏后裔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我们遇上了一位从四川来寻根问祖的裴氏后代,他背着背包,跨着相机,风尘仆仆。据裴建民介绍,每年的三月三祭祖庙会,海内外有1000多名裴氏后裔前来祭祖,加上清明节等日子前来寻根祭祖的裴氏后裔,每年有将近1万名裴氏后裔前来裴柏村。

  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创造了传奇,带给后人无尽的探寻和追想。

裴氏家族:中国人才奇观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