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摧毁的审美定势、严格的舞蹈规范、符合美学审美的张力感……让芭蕾成为美丽的象征,被奉为“舞蹈艺术的皇冠之珠”。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传统与创新总相伴其左右。日前,“第二届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舞蹈论坛”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内外顶尖舞蹈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共话舞蹈创作潮流与方向。
“首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谈创作。”中国舞协主席、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艺委会主席赵汝蘅开门见山地说道,“曾经在国外比赛时,报幕员抱怨总在重复一个人的名字,言外之意便是我们一直在重复跳着很多舞,没走出最早的保留剧目。”赵汝蘅指出,舞蹈本身是一门综合艺术,芭蕾舞也是一样,“因此在今天的芭蕾舞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编舞,离不开现代元素”。
看节目的观众在时代的脚步中“更替”,他们会有新的口味和品位。“观众会期望芭蕾舞和新生代舞者有所创新,增加一些新的题材,甚至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更加复杂的情感表达。”本次赛事评委会主席伊凡·利斯卡称,越来越多观众需要现代的艺术,尤其是将编舞的难度融入到芭蕾舞表演当中,通过编舞来促进舞蹈演员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更多地考虑观众的期待。
对此,原比利时皇家芭蕾舞团成员凯瑟琳·贝娜特表示赞同,她认为,传统的芭蕾不能被忘记,但要朝着现代的方向发展,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用现代的方式去演绎。
正因如此,“舞者只跳他会跳的,那不叫在跳舞”,巴黎歌剧院巴黎舞团团长碧姬·勒法福尔特别强调了编舞对舞者的重要性,她表示对舞者创作才能的要求非常必要。而对于如何评价一部新编排的舞蹈作品,伊凡·利斯卡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这是什么;第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东西;第三是怎么做到的?“如果一位年轻的编舞者能够回答上来这三个问题,或者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思考过这三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判断为一部脚踏实地的作品。”伊凡·利斯卡鼓励年轻编舞者,要让舞蹈作品有一个方向感,不能只是空下决心。
除了论坛,本届国际芭蕾舞比赛现场更是精彩纷呈,抓人眼球。有竞争就会有输赢,但评委们表示,输赢不代表全部。“我把比赛看作一个平台,在这样的大平台下,是一个特别好的、相互展示的机会。看得见的效果是一些孩子和演员拿到了金银铜奖。而我更重视看不到的效果,那是艺术观点和艺术鉴赏力的交流,是训练方法的交流以及全世界舞蹈技术技巧的交流。”赵汝蘅说。
舞蹈离不开创新、技巧和表演,也离不开灵魂深处的情感。“人性是相同的,充满情感的东西,自然会引起共鸣。”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编导廉姆·斯加雷特强调编舞过程中不可缺少情感,他说,对真实情感的表达才会令观众感同身受,而这方面不会因舞蹈演员而异,只需要舞者与观众之间心灵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