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20日 星期六

奥巴马的种族之困

张 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20日   第 03 版)

  种族问题其实一直都是美国社会一根极为敏感的神经。

  为了避免碰触这根神经,为了避免引发社会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各种“政治正确”的说法。最明显的莫过于用“非裔美国人”替代种族色彩浓烈的“黑人”。

  经过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后,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的确不多见了。随着一批批非裔政客、律师、医生、教授等的出现,非裔美国人有了自己的骄傲。而首位非裔总统奥巴马的“横空出世”更是让有些人感叹,美国已经进入“色盲”时代。

  然而,枪杀17岁非裔少年马丁的社区协警乔治·齐默尔曼被判无罪案犹如当头棒喝,让所有那些以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已然在美利坚土地上实现的人们瞬间清醒了过来:原来,在无数的“政治正确”的背后,依然是一个不容错认的“黑与白”的世界。

  更糟糕的是,无论是案发后还是判决后,奥巴马显而易见地避开种族话题让人们的失望之情更甚。毕竟,作为非裔美国人的骄傲,奥巴马第一次当选之时赢得了绝大多数非裔美国选民的支持。

  奥巴马或许真的有自己的难处。毕竟,竞选连任之时,因为出生地问题,奥巴马饱受质疑。而且,当年一句“愚蠢”也曾让奥巴马在哈佛非裔教授盖茨“误捕门”事件中陷入被动。

  或许正是为了“避嫌”,奥巴马虽然顶着“首位非裔总统”的光环,却小心翼翼地与非裔群体拉开了距离。或许正是为了“避嫌”,奥巴马在判决后的表态中呼吁大家“冷静”,只谈枪支管控,不谈种族问题。

  悲哀的是,不谈并不意味着种族问题不存在。

  《华盛顿邮报》网站专栏作家理查德·科恩指出,齐默尔曼对马丁进行的“种族形象定型”并非全无道理,毕竟年轻黑人的犯罪比例很高。他举例说明,在纽约城,黑人占全城人口的1/4,但是枪杀案的嫌犯中却有高达78%的黑人。在科恩看来,齐默尔曼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他是个种族主义者,只是说明他很清楚这样的事实。

  然而,这种貌似客观的观点正是问题所在。科恩抛开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工作背景等各种因素不谈,只聚焦在肤色的本身就让人不安地感受到了“种族形象定型”的危险。而不需要太多想象力就能明白,科恩的观点绝不仅限于他一个人。

  齐默尔曼案件引发了美国多个城市的游行,种族问题的阴影笼罩在美国上空。奥巴马会怎么做?

  有人说,种族问题现实存在着,一味地避免谈论该问题绝非解决之道。奥巴马,以非裔总统的身份,代表全美国民众的利益,或许正是谈论该问题的最佳人选。

  当然,也有可能,奥巴马认为种族问题不是靠谈就能解决的,他或许会选择把问题留给时间来解决。

  再过几周,就是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华盛顿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50周年的日子。不管是否承认,这个声音如今依旧在美利坚的上空激荡着。

G20能让各国货币政策“齐步走”吗?
奥巴马的种族之困
伊斯坦布尔斋月“庙会”
乘“胶囊”游地球 只需六小时
日本左翼声音为何越来越弱?
责编:杨子岩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