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十八、二十八,八个小孩把萝卜拔……”梳一排齐刘海、着一身浅蓝色护理服的年轻女老师,正在教十几位年逾70的“大龄”学生念顺口溜。这是一堂特殊的课,它不要求“课堂纪律”,也无固定“课堂时间”;课堂并不设在学校,而是设在河北省青县中心敬老园。
“这是我们的‘老年小学’,在起步阶段时,课堂秩序没现在好,现在已经好多了。每周5节课,课时约1到1个半小时,但具体要根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进行随时调整,老师是由护理员兼任的。”园长刘皓清说,“上课主要是想让老人们锻炼大脑。我们想让老人们实现尊严养老。”
【从一个人到一种现象】
作为公益项目,青县中心敬老园秉承“担社会之责,替儿女尽孝,为政府分忧”的理念。
在河北省,青县中心敬老园传递的温暖并非独有。据介绍,去年以来,该省开展了以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1年多来,评选和发现了一大批‘平民英雄’、‘身边好人’,去年8月、9月、10月,河北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3个月位列全国第一。”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夏文义说。
从“抱团儿做好事”的“沧州现象”到“油条哥”、“豆腐姐”、“蔬菜嫂”等……“以善言善行做善事、以善道善德当善人”逐渐深入河北民众心中。
于2007年1月成立的廊坊市“爱心车队”在当地就很“有名”。据不完全统计,从成立至今,该车队共接送考生8000人次,免费接送老人、残疾人等6000人次,在行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助人为乐、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4400件。有细心的人还为这些爱心司机算了一笔账——因参加义务服务高考等爱心活动,每位司机每年平均减少收入4000元。
“没算过减少多少收入,献爱心就不说钱的事了。”一位爱心司机面对记者询问,笑着说。
【“河北好人”成靓丽名片】
随着“河北好人”逐渐进入全国公众视野,它也成为河北省的一张名片。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来自河北省滦南县的高淑珍走上了领奖台。“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高淑珍的颁奖词。56岁的农村妇女高淑珍和她创办的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的“爱心小院”再次感动了世人。
滦南县有高淑珍,青县则有周汝珍——过了退休年龄,却坚持在青县康复敬老院照顾孤寡病残老人,她也被老人们称为“老闺女”;沧州还有蒋淑华——她在2002年退休后一直坚持做公益事业,先后成立了10余支爱心服务队,目前队员有工人、农民、学生等800多人。这些志愿者经常出现在沧州孤儿院、敬老院等场所。
夏文义介绍说:“目前河北志愿者人数达到500万,已初步实现了志愿服务由重大节日向经常化的转变,也实现了由松散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转变。”
【经济发展有了道德支撑】
天津一家上市公司带着逾60亿元的项目到沧州市洽谈,年过花甲的董事长转了几天,最后下定决心签约,他被打动的是:居民有德,环境文明。河北滨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落户青县,投资方也直言,“就是看重‘道德青县’这个品牌。”邢台柏乡粮库则把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行86条诚信守则,赢得了客户、银行、农民的充分信任,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在沧州市委书记焦彦龙看来,正是“道德力量助推了经济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沧州入围两岸四地10年来竞争力提升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
“越来越多的央企和外企来河北投资,2012年,有56家央企与河北省签订了96项合作协议,意向总投资11990亿元。”夏文义说,“‘善行河北’活动强化了企业诚信经营、做良心产品的理念,提升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为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了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