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准入问题谈判搁置已久,最近,双方有可能就该问题进行实质性谈判。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日前表示,中国和美国已经同意重启拖延已久的一个旨在促进投资准入和贸易的双边条约的谈判。专家指出,中美应通过进一步谈判加强合作,增进互信,特别是美方应展示诚意,打破对于中国投资的“政治壁垒”,给予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中国赴美企业以国民待遇。在这方面,不仅需要中美“坐而论”,更需要美国“起而行”。
占美国吸收外资不到1%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之后由于中美政治趋冷使谈判停滞。2008年6月两国重启谈判。
谈判中,取消对华限制一直是中国要求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步履维艰。比如,华为在美收购、招标计划多次被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和商务部以“安全调查”等理由阻止;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陕西西色国际投资公司入股内华达优金金矿等,也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屡次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指出,金融危机后,为缓解长期以来由于贸易顺差导致的外汇储备激增和资产安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大规模投资海外,推动“资本出海”。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对“战略性投资”与“国家资本主义”的警惕,常常遭遇美国政府外资审查委员会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阻碍,并限制对美敏感行业的投资。
美国设限导致两国投资存在严重不对等性。从排名上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国,而中国直接投资在美国仅排第25位,中国对美投资总量占美国吸收外资总量不到1%。
限制中国损人不利己
美国习惯于给中国投资贴上政治标签后,再将其排挤出局,此举严重压缩了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发展空间,也使美国自身经济利益受损。
“中国对美投资本是一件互利共赢的好事。中国愿意参与美国的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愿意通过投资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和加快经济复苏,但是很多投资项目却因为所谓的国家安全问题被迫搁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表示,美国应该视中国为解决问题的出路,而不是问题本身。限制中国对美投资是一种自欺欺人和损人不利己的狭隘思维的体现。
事实上,中国投资为美国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对振兴美国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荣鼎集团研究主管蒂诺·海拿曼和中国业务负责人丹尼尔·罗森介绍,中国投资至少在美国35个州创造了就业岗位。根据他们的最新统计,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分工厂到2013年第一季度已经创造3.2万个工作岗位。
美国凯雷集团创始人、前白宫经济顾问大卫·鲁宾斯坦认为,要改变当前美国对中国投资设限的状况,首先,应该让美国国会议员和普通百姓明白,中国对美投资将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其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应该使其审查程序和标准更加透明和规范。第三,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有义务帮助中国企业扩展对美投资业务。
互敞大门有利于世界
中美有识之士一致呼吁,美国政府应放松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限制,为中美经济合作扫清障碍。“中美互相开放市场和投资是双方合作的新领域,美国更多接受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而中国逐渐开放服务、金融等市场。这样,中国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将会受益,而美国的就业和消费市场则可获得更多外部拉动力。”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
据悉,中美双边投资条约一旦达成,将使得超过100个中国行业包括汽车制造、银行、化工和能源等,向被限制在中国投资规模的美国企业开放,中国公司也会获得在美国市场类似准入,而两国也都会保留部分具有战略地位的行业不接受对方投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分析说,中美是当前国际经济的两大重要“动力源”,双方投资环境的优化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两国扩大利益共同点,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而对世界经济来说,稳定的中美关系对世界经济加速发展、走出困局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