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们有的出去打工了,有的白天干农活了,我们自己待在家里很无聊;来这里就不一样了,一天三顿饭不用愁,还有人说说话、打打牌,日子过得很高兴。”日前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雷家坡村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一位正在院子中散步的老人这样告诉记者。
雷家坡村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现已入住了30位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日间照料”是一种老人集中代养模式——老人白天在这里一日三餐比较规律、比较方便也比较卫生,同时,还可以聚在一起打牌、下棋、练书法,精神上也更愉悦。所以,在这里代养的老人们也被形象地称为“走读生”。
“走读生”要交多少“学费”呢?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老人每人每月交100元,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每月100元的费用,老人们普遍反映可以承受,觉得“很值”。但是,对于代养机构来说,实际支出达到每人每月300元,资金存在缺口,炊事人员也必须满足基本的工资要求,这部分钱由社区补贴和区政府资助,至于日常管理工作,则由社区干部和社区老年人协会义务承担。就这样,个人负担一部分,政府解决一部分,社会帮助一部分,让老人们有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
在盐湖区,设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塑造德孝文化的特色之举。在不同的村镇、社区,这些中心都有自己独特的敬老方式。
在东湖社区,一座占地416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大楼是老人们最喜爱的地方。这里的一键通服务平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让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更迅速的回应和满足。记者亲身体验了“一键通”——拿起一部专用手机,拨打服务平台,几秒钟后,平台大屏幕上提示有老人呼叫,电话接通后,该老人的照片、年龄、住址等各项信息便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老人提出要求之后,工作人员马上便可以联系相应机构,及时解决问题。“一键通”服务的便捷和体贴背后,是东湖社区对居民的网格化管理。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设立“一户一表”的社区住户信息台账,建立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低保家庭、流动人口等重点对象档案,这些举措让为人民服务变得更科学、更便于管理。
目前这个“一键通”平台为辖区400名70岁以上老人配发了专用手机,为老人提供急救呼叫、信息咨询、家政料理、康复护理等多项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只是盐湖区德孝文化苑建设的一部分。徳孝文化苑是‘五位一体’的,包括农家书屋、文艺宣传队伍、德孝大讲堂、志愿服务队伍以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于波说。
去年夏天,盐湖区陶村镇张良村举办一场演出,村委会摆放了3000个小板凳。起初村委会担心这些小板凳会被村民“顺手牵羊”,结果板凳一个也没少。而之前张良村曾是一个滋事生非不良行为较多的村子。陶村镇党委书记陈拥军将张良村的今昔变化归功于德孝大讲堂。最近一年,盐湖区开展了德孝大讲堂巡讲活动,巡讲采取专家讲学、故事讲述及快板等形式,寓教于乐,丰富了群众生活,也提升了民间风气。“原来我觉得让二老吃好穿好就行,听了讲课后感到还应和父母多接近、聊天,拉近和他们的心理距离。”这是许多市民和村民在听完巡讲之后的心声。在盐湖区委书记王志峰看来,弘扬德孝文化,就是要让文化思想精髓如涓涓细流,不断向人们的意识领域渗透,时时刻刻向经济社会发展添活力。
在盐湖区的鸣条岗,登高远望,一片苍翠。这里是占地1700多亩的舜帝陵,在当地人眼中,更是德孝文化的思想发源地。位于德孝文化源头的盐湖区人,正在将这份文化底蕴转变成当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