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7月06日 星期六

人人动手孵化创意 全民参与推动创新

创客开启个性化制造时代

张梦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7月06日   第 08 版)

  应邀走进白宫的一位小创客向奥巴马总统讲解自己的“棉花糖大炮”

  “随着鞭炮噼里啪啦声响的节律,这款由电路板制成的灯笼骨架上的小灯就会自下而上亮起来,很喜庆。”北京创客空间运营团队的负责人之一郭冲兴奋地讲述着一款创意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在他所在工作室里,3D打印机、多点触控桌等炫劲十足的设备随处可见。郭冲和他的伙伴们当然不是在做游戏,他们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客运动”。

  “车库”里走出的创客文化

  创客起源于美国硅谷,“硅谷人”都崇尚“车库精神”,他们敢于将想法在现实中立体化,在类似“车库”的空间里将创意“制作”出来,于是,像乔布斯这种11岁就开始制作电子套件,被创客们喻为大神级的人物横空出世。“车库精神”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为世界上更多的人知晓。2004年到2006年间,知识共享渐成潮流,将创意点子从脑子“搬上”桌子不再只是几个原创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原创者愿意通过网络公开代码的方式分享创意,创客运动开始走向世界。据郭冲介绍,国内创客空间发展始于3年前,北京的“创客空间”、上海的“新车间”、深圳的“柴火空间”较为著名。北京创客空间成立于2011年1月,从最初20平方米的工作间很快发展到200平方米。这是一个针对于创客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基地,为个人创客和创客团队提供孵化场地,房屋租赁,技术平台及评测,开发工具,管理咨询,投融资和渠道销售等服务;这是一所开放的学校,让人们了解并运用最新的技术工具及创新方法,实现跨领域合作;这是一个开放的实验空间,方便寻找相关领域的人员,内在的互相促进,跨领域的协作和所需要的用来制造原型的技能、工具和设备以及对于产品合适的包装。

  人人都有“创客基因”

  “从想出新点子,到调研信息,继而做出原型,最后呈现产品,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获得新知识、新观念的过程,让人非常兴奋。”郭冲这样描述自己作为创客的感受。

  大多数人在兴趣的指引下选择成为一名创客,然而也有一批创客,他们怀揣创业梦想,组建团队来到创客空间,在创客空间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下,孵化自己的梦想。据介绍,目前正在运作的有三个团队,3D打印机、蓝牙音响等获得专利认证的产品即将在此诞生并投放市场。这个市场既可以在中国,更可以在世界,郭冲很骄傲地告诉记者,创客空间有些产品已经通过诸如kickstarter之类的众酬网站打向国际市场,有的甚至接到过大笔订单。创客崇尚创造、合作、分享。每周,北京创客空间都会有诸如数据可视化技术、交互设计技术分享之类的交流会,供会员探讨学习,常规活动诸如手工坊、3D打印工作坊也颇受欢迎。同时,也会开展“创想48小时”的活动,让活动参与者体验48小时内将想法变成现实的乐趣和成就感。创客无国界,北京创客空间不断加强与因特尔实验室、谷歌实验室等国外相关机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与国外近100家创客空间保持密切联系。

  加入创客,你准备好了吗?

  《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新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预测:未来10年,人们会将网络的智慧用于现实世界,“创客运动”将扮演助推器的角色,让数字世界真正颠覆现实世界,推动划时代全民创造新浪潮,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

  北京创客空间依托中关村雄厚的科技基础,“新车间”借力上海徐汇区源源不断的创意,“柴火空间”则得力于深圳这一“制造业天堂”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郭冲介绍,创客运动一般都“发力”于大城市,因为大城市不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较大优势,人们的视野会相对开阔,政府的支持空间更大,国际交流上也更为便捷。放眼世界,中国发展创客优势十足,原材料成本低且生产速度快,加上广阔的产品市场,丰富的人才资源,可以说没有什么地方比中国更适合实体创造。从芯片、传感器等常用电子元器件到电路板制作等服务,质量性能同样好,但国内的价格通常只有国外的1/5。“中国优势”吸引了许多创客来中国孵化梦想。

科教纵览
科研论文为何热衷国外首发?
创客开启个性化制造时代
责编:朱 凯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