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公车上上过5分钟一节的“微课”吗?这不是玩笑!微博普及与流行之后,无意中推动了一股“微”潮流,之后的微信、微电影、微小说,都是这股“微”潮流的产物。如今,连课堂也变得“微”起来。
2012年11月,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在武汉启动,并将在全国300多个城市陆续开展。参赛微课程上传云平台,教育资源全国共享,引爆了全国“微课热”。
@“微”中藏知识
“坐地铁上下班。每天俩小时,一周10小时,一个月40个小时……这段时间浪费太可惜了,不如用来充充电。”在广告公司实习的小梁告诉笔者,“我把英语微课下载到手机上,等公交或坐车的零碎时间可以看,学起来很轻松。”
微课,是一种 5分钟左右的微型课程。它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时间短、内容精。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除全国中小学以及高校在大力发展微课程外,一些培训机构、教育集团等也借机推出自己的微课程。
2012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合作推出“凤凰微课”,6000 多个网络视频课程向公众免费开放,“微课”内容涵盖生活艺术、医疗保健、商科法律、农业科技等各个领域,满足社会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
微课程创始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说:“做梦也没想到感觉好玩的创造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微课是一种介于文本阅读和影视阅读之间的阅读方式,比文本鲜活,比影视简单。若干个5分钟的‘微时间’‘微内容’会形成‘1+1>2’的效应,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
@“微”中显优势
作为“微时代”的教育新形式,微课程正在飞速发展,那么,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它的优势在哪里呢?
“相对于传统教育,微课程最主要的三个优势是: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全国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发起人付彦君介绍。
微课程在知识层面上的“微”化表现为内容的简明凝练。区别于传统课程的系统教学,微课程往往集中说明一个小问题或者某一知识点,更易于学习者吸收。
作为一名微课程分享达人,国家司法考试资深专家张雨泽介绍说:“每天我都会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微课程。这样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是否学习,也可以通过微信与我沟通联系。”
@“微”中需精深
虽然“微课程”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微课程”的推广。现在大部分的“微课程”存在内容质量不高和共享率低的问题。
多年从事远程教育研究的上海开放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朱志军坦言,高质量的内容,是“微课程”的基本要求。“微课程”不能沦为形式主义,课程除了要短小,更重要的是能给学习者提供实用信息和有用知识,否则就是资源浪费。
而在共享方面,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师、移动学习领域专家李玉顺介绍,为“微课程”提供推广平台的商业资源库、主题资源库和高校资源库均已初见雏形。但迫于网络版权认定和资源付费,课程共享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