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各国政府在维也纳核安全会议上一致同意,需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可用于生产核弹的钚或高浓缩铀的流失。
国际原子能机构官员拉比特表示,核原料和放射性原料流失的问题仍在继续,而国际原子能机构获得的相关信息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核袋子”上的破洞
核材料本应完好地保管在世界的“核袋子”中,然而现在“核袋子”却出现了破洞,这令人极为不安。
一份向英国健康和安全部门提请的报告透露,在过去10年中,英国企业、医院等单位放射性材料的丢失竟然高达30余次。其中包括谢菲尔德锻造公司丢失的13千克贫化铀球以及在劳斯莱斯公司海运业务中丢失的放射性元素镱-169的小颗粒。这些丢失核材料的单位有的已经被起诉,其他的只是被警告“下不为例”而已。
与此同时,核走私与核黑市的相关信息也令人胆战心惊。据《海湾时报》网站报道,5月中旬由迪拜海关主办的世界海关组织信息技术会议透露,去年一共发生50起核材料非法过境转移事件,其中26起涉及铀的转移。据美联社报道,在格鲁吉亚等前苏联周边国家,非法销售核材料的黑市依然十分活跃,这些黑市中不但流通着用于制造“脏弹”的铯和铱,还有核弹级的铀和钚。
据统计,国际原子能机构每年能接到150到200起关于核材料流失和非法交易的报案。自1995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监测核及放射性材料盗窃及非法贩运的数据库已经记录了2200起以上核材料处于“国家控制之外”的事件。
谁盯上了“核袋子”?
到底谁在打“核袋子”的主意?专家认为,世界各地的恐怖组织已经对核原料垂涎已久,丢失的核材料很可能被他们收入囊中。
从核安全的角度来看,高浓缩铀和钚以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的丢失或被盗可能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些材料一旦落入恐怖组织的“魔掌”,武装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简陋的核弹或所谓的“脏弹”。
专家介绍,“脏弹”由常规炸药配合放射性核材料制造而成,即便一次只产生几十吨当量的威力,也可以在数小时内夺去上万人的生命,同时大片地区将遭到放射性污染。“脏弹”的制造相对容易,所以恐怖分子利用“脏弹”发动袭击的可能性也较高。美国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恐怖分子针对城市中心发动“脏弹”袭击,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将超过“9·11”。
《南华早报》援引相关评论称,制造核弹的难度虽然更大,但是恐怖组织一旦掌握了所需的技术、核原料和资金,理论上是可以制造出简陋但是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核装置的。
基地组织等一直千方百计地试图得到高级浓缩铀或钚这样的武器级核原料,而核黑市上核技术的非法交易更增加了人们的担忧。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弗兰斯透露,核黑市相关人员已经将大量的核武器设计图等资料保存在互联网上,如果核技术通过网络扩散到全球并被滥用,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照看好“核袋子”
目前,全球在核裁军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核袋子”如果没有照看好,就会变成“潘多拉魔盒”,放出核恐怖主义这个恶魔。
据美国《防务周刊》报道,美国五角大楼日前公布的有关美国核武使用战略的最新版报告称,发生全球核战争的威胁已变得遥远,但出现一次核袭击的风险有所增加,当前最严重的直接威胁和极端危险因素是核恐怖主义。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认为,恐怖组织攫取核原料的方式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各国需采取更多措施防止敏感性材料落入他们之手。但是这周举行的维也纳核安全会议只是警告全球存在核恐怖主义的威胁,并未就采取具体措施作出结论。英国《经济学人》评论称,各国支持将行动的目光聚焦于最危险的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但是对最终目标并不确定。
各国在核安全问题上依然存在一定分歧,要想一蹴而就地制定出详细具体的应对方案并非易事,但是严峻的现实并不容许一味拖延。正如拉比特所说,我们必须持续改善,因为破坏分子也在竭力寻找躲避侦查的方法;威胁是全球性的,这些人的活动不分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