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亿网民,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5.5%,位居全球第三;一批企业走上国际舞台,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前列;移动应用程序下载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现状不可谓不繁荣。
不过,随着近段时间“棱镜门”的不断发酵,对这一“繁荣”的评价似乎要打个折扣。
根据斯诺登的爆料,在这个涉及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家IT巨头的庞大的监控项目中,中国是重要的监控对象之一。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入侵多家中国电信公司以获取手机短信信息,并持续攻击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以及电讯公司Pacnet香港总部的计算机,波及用户甚众。
对中国IT产业而言,这无疑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先决条件,各类名目繁多、品种丰富的程序应用则都建立在操作系统等底层系统软件之上。
从此角度出发,中国互联网现状,却并不怎么乐观:
从硬件看,在中国电信163和中国联通169两大骨干网络中,思科占据了七成以上份额,并把持着所有超级核心节点。IBM、英特尔等在相关市场中同样份额可观。
从软件看,在桌面互联网领域,Windows几乎“一统天下”;移动互联网领域,苹果、安卓和微软已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作为手机第一大生产和消费国,尚没有一套完全独立的手机操作系统,多是直接应用安卓系统,或是在其基础上缝缝补补以示“创新”。
从规则看,美国及其企业是目前互联网国际规则和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更遑论,在当下IPv4技术为主的互联网环境下,不仅核心技术属于美国,且全球13台根服务器,有10台在美国,中国一台也没有。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美国可以将“.cn”从域名系统中删除。一旦如此,中国将成为国际主干网的看客,眼下的产业繁荣,也便成了无缘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这是极端的设想。但目前的繁花锦簇,根扎在别家的土壤里,却是当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必须正视的隐忧。
究其原因,有中国互联网起步晚、产业不成熟的客观使然,也有以往发展中安全认识不到位、对国外产品的盲目追捧所致。
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在呈现出对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重构能力,数据日益成为国家的宝贵资产,网络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现代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的核心内容。在此背景下,从当下出发,夯实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基础,走自主可控之路,使其扎根在自家的土壤里,已势在必行。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IT业已具备了初步的基础。华为、中兴、金山等一批企业已经成熟,为国家自主产品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中国亦已开始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TD—SCDMA成为国际三大主流3G标准之一,中国主导的4G标准TD-LTE的全球网络商用也不断加速。
从互联网发展整体看,IPv4向IPv6迁移已成必然。我国已经掌握了下一代互联网IPv6域名根服务器的关键技术,亦应抓住这一契机在国内建立IPv6域名根服务器。
当然,自主之路很难一蹴而就,这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的规划和建设,也有赖于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的成长。
但无论如何,亡羊补牢,任何时候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