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24日 星期一

问题驱动回应时代声音(“升级中国”靠什么驱动③)

严 冰 陈澹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24日   第 01 版)

  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这些警示之音告诉人们:在升级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作为主流与顺流的发展,还有作为支流与逆流的问题,发展与问题矛盾运动,驱动升级。

  “到中流击水”的建设者们只有承认和理解问题,才能建设性地改变现实。唯有这样,才能变逆流为顺流,引支流入主流,实现国家升级。

  正视问题才能正视发展  

  北京,中国发展的一个象征。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跨国企业纷至沓来。高楼越来越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北京,也是中国问题的一个代表。年初的雾霾让这座国际大都市变得“灰头土脸”。发展了经济,却损害了环境。

  发展与问题并存的北京,是中国的缩影。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与问题从来都是形影不离,我们看到:经济高速增长后,传统的增长模式问题重重,难以为继。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但食品安全却令人忧心忡忡。各类企业蓬勃发展,但过多的审批、过重的税费、困难的融资成为制约升级的瓶颈。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邓小平的警示犹在耳畔。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发展中的问题?《五百年来谁著史》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发展一定伴随着问题,发展与问题相伴相生。一个执政党就是靠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解决问题,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推动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前进、中国各项事业的升级。”

  解决问题才能升级中国

  新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就发现了前进的方向,解决了问题就实现了发展的升级。中国一直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地自我升级。

  6月28日便是“瓮安事件”5周年。贵州瓮安在5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转变政府职能,让利于民,发展成果惠及全县百姓;如今严打黑恶势力,群众安全感名列全省前茅;如今改革社会治理方式,“一事一议”,人民真正当家作了主。

  瓮安之“乱”,乱在掩盖问题,以至积重难返;瓮安之“治”,治在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升级。解决问题的探索更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近日,国务院会议部署“治霾十条”,践行总理“有所作为”的承诺;《食品安全法》即将修订,重典治乱,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包头市棚改工程大力推进,年初抢了总理镜头的“光腚娃”高宇博一家人即将迁进新居。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认为:“瓮安痛定思痛,以改革的姿态去直面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实现了社会的升级,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瓮安之变也证明,只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实现各项事业的升级。”

  重视过程才能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不应幻想“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国家升级之路走得更加踏实。

  6月11日,“神舟”十号成功发射,标志着载人航天第二步第一阶段的完成。回首载人航天路,可谓创业艰难。本来交点钱,乘外国飞船,亦能将航天员送上天。但这条道路看似一劳永逸,实则一无所获。中国航天选择了更漫长、更艰苦的道路:从“921工程”正式立项,到“神五”首次飞天,再到“神十”再续辉煌,成就卓绝,举世瞩目。

  中国航天的坚持不懈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待问题,既不能缴枪投降,也不能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我们要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和辩证性,既要有“问题意识”,又要有“过程意识”,才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中央党校教授刘德喜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有了这种看问题的辩证思维,我们就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不间断、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就有足够的耐心把控道路上的高潮和低潮,不会为挫折而心焦气躁,亦不会为成功而浮云遮眼。”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物学院资深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认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表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正是问题凸显的阶段,中国已经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并着手加以解决。抓住机会,实现自我升级,中国正当其时。” 

手控交会对接成功
问题驱动回应时代声音(“升级中国”靠什么驱动③)
俄罗斯导演摘金爵大奖
海事旗舰“海巡01”抵澳访问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不差钱”的中国为何出现“钱荒”(望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