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21日 星期五

“编织”有机体(风尚)

本报记者 尹晓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21日   第 07 版)

  《有机体》是一部现代舞,法国编舞家穆哈·莫苏奇甚至到现在也没完全想好为什么给了这部戏这个名字,在舞蹈的海报中,YO GEE  TI横放在最上端,下面的舞者做着典型的嘻哈动作,这样的创意来自于编舞的设想,让嘻哈舞蹈表演者跳嘻哈的动作,现代舞舞者跳现代舞的动作,但这两种舞蹈样式结合起来却看不到明显的界限,交融的一起,构成的确是一部现代舞。

  有机体的创作来源于2008年莫苏奇在台湾交流时的经历,那次是《独奏》在台北的演出,那部舞蹈是莫苏奇第一次与中国的舞者合作,演员来自大陆,去台北做演出。在交流过程中,有人推荐他去看台湾时尚设计师古又文的作品,作为年轻的潮流设计师,古又文喜欢用羊毛线、编织这样的元素做自己的作品,立体的毛衣,莫苏奇很着迷,他决定做一部以毛线为主题的作品,这就是后来的有机体。当初,莫苏奇并不确定作品会是什么样子,他甚至很担心舞蹈呈现不出自己观看那些毛线编织品的感觉来。

  但是他还是决定要尝试一下这件事情,舞者来自法国和台湾,有跳嘻哈的,有跳现代舞的,超越文化的融合,以舞者和毛线为载体,这是莫苏奇想表达的。舞者的遴选并没有奇特的地方,在表演房,请他们表演,观察舞者的特质与这部作品是否有契合点。莫苏奇自己就是从街头走出来的嘻哈舞者,小时候又练过武术和杂技,这让他的编舞也显得很有意思,或者说不像大家一般对现代舞理解的那样沉闷。

  这一点在6月15日在北京的演出可见一斑,作为当晚的演出,剧院门口并无任何海报宣传,甚至在发布会上,相关推广方也表示,引进这部作品带着点风险。在大陆的演出,并不是这部作品的首演,2012年的法国里昂国际舞蹈双年展上,《有机体》是开幕大戏,当时的《解放报》、《世界报》、电视一台、《费加罗报》等法国主要媒体都做了报道。

  在大陆的推广并不那么热烈,在商业领域,《有机体》得到了法国高级皮具品牌Longchamp(珑骧)的支持,甚至该公司2013年的春季广告片也是以舞蹈为主题的“you should be dancing”,在艺术与高端消费品之间形成一种品牌推广的合力。

  虽然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并没有人否认《有机体》在中国的成功。北京专场演出,人是满的,结束的时候,演出人员几次返场,这些并不专业的观众的热情让引进方也松了一口气,并认为看到了未来的市场。不单是在北京专场,上海和广州的演出,同样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舞美和舞蹈的可观赏性无疑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服装设计由古又文操刀,毛线是唯一的材质,像茧一样的衣服把舞者裹起来,还有四道毛线做成的布帘,切割移动,在舞台上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感。嘻哈街头场景的复现,身体对语言的超越,虽然现代舞不是讲故事的舞蹈,但是在场景的呈现和舞者身体表达中,观众仍能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场景的表达,或是一种寻找,或是一种倾诉。

  舞蹈的配乐来自于原创和现有音乐使用的结合,电子乐、小提琴、阿拉伯风格,在编曲里都能听到,乐曲创作分别是来自法国和台湾的两位音乐师。

  演出结束的时候,莫苏奇跑上舞台跟演员一起向观众致意,他还拿着一个卡片机给所有的演员拍了张照片,背景不再是舞台而是一直鼓掌和起立致敬的观众。

人文遗存是现代化城市的血脉(碰撞)
两岸影视“你来我往”更需“你唱我和”(观察)
“编织”有机体(风尚)
资讯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