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来自太空的全民科普课

尹晓宇 罗依琳 许君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6月21日   第 04 版)

  6月20日上午10时许,地球300多千米外的“天宫一号”连接“地面课堂”。通过大屏幕,王亚平、聂海胜、张晓光三位航天员通过演示与互动,不仅为课堂里的学生上了一堂基础物理实验课,也让电视机前的许多中国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讲什么?早有准备

  如何睡觉、如何吃饭、如何健身……对学生来说,太空充满了无限的奇妙。“我最好奇航天员是怎么喝水的。”北京市工美附中高二(4)班的王娜在课堂开始前悄悄地对我们说。

  讲什么?中国的太空第一课有备而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为配合此次太空授课活动,举办了“我问航天员”——太空授课大型问题征集活动,如何在失重环境下收回漂浮的水,如何形成太空中的水膜和水球等关于“水”的问题备受关注。

  在这次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解释了后面的原理。

  让想象更亲近科学

  有没有遇到UFO?是否也能看到星星?地面课堂中,有的孩子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大气层外,看到的星星更亮,但不会眨眼睛,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这样的情境不禁让人想到《小王子》里的描述,在小王子的星球上,有一天,他不停地挪动,看到了43次日落,而实际上《小王子》的作者恰恰是一位飞行爱好者。或者像《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本身就是对海洋极度迷恋的一个人,为了《阿凡达2》的拍摄,下潜到1万多米的水下。如果没有人类在太空领域的探索也不可能有《星际迷航》这样的作品诞生。

  激发普通人对太空的兴趣

  太空第一课,激发的不单是广大青少年对太空的兴趣,对普通市民来说也是难得的一次科普。笔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受访者一听到“太空授课”四个字,立马就问,你说的是王亚平吧?

  不仅电视,许多网站也进行了文字和视频的直播,并且跟网友之间有互动环节,一些用户边看转播边转发评论。在果壳问答的新浪微博上,技术迷们还在交流授课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宇航员如何测量体重?太空授课中聂海胜做了示范,中国使用的是让航天员产生加速度来测量质量;有篇科普贴还透露了另一个信息,据说美国的“太空秤”则通过测量振动周期计算出航天员的质量。

中国航天员太空开讲
来自太空的全民科普课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全记录
这些科学巨变会发生吗?
“北京会谈”研讨会举行
第十一届专委会成立
责编:汪灵犀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