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走过了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衡量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十年,基本完成了出版、影视制作、发行、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首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近7000家,核销事业编制近30万个,重塑了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改善
目前,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目前正从“村村通”向“户户通”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多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正努力实现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覆盖;农家书屋工程已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国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60余万家。
文化产业实力壮大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4月,我国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69.8万家。2005年-2012年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目前,我国图书出版、电视剧生产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居世界第二。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0.73亿元。
进一步推动文化走出去。一批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贸易平台影响日益广泛,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达1665.02亿元、出口成交额达123.82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15.98%、7.46%。
(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白瀛 周玮 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