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
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是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
各国在统计失业率时标准不一,相互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比如定义劳动力总数时,美国、德国等取用民用劳力总数,而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使用的是全部劳动力总数。
定义失业人数方面,英国、法国规定在统计失业的当日凡1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并已在职业介绍所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但尚无工作的人均为失业者。而美国则规定为16岁以上有工作能力无工作,且在调查前4周内一直寻找工作的人为失业者。
尽管统计上存在标准差异的问题,但各国公布的失业率仍不失为一个衡量总体经济形势变动的重要指标。
“尼特族”
“尼特族”一词源自英国,为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音译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定义,“尼特族”是指15至29岁,未在学、未就业、也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在中国大陆俗称“家里蹲”“啃老族”。
“尼特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经济高增长、生活素质高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阶层中产生,诸如美国、英国、韩国青年中“尼特族”比例均高达10%以上。
“尼特族”本为适龄工作的青年人,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或缺乏独立能力,他们普遍就业意愿不强,宁愿依附在家中靠父母救济渡日。
“尼特族”的壮大不仅浪费劳动资源,加速劳动结构的老化,而且还会引发诸多家庭纷争以及“不婚、不生、不养”等社会问题。
“飞特族”
“飞特族”英文原意为“freeter”,由英语的“自由”(free)与德语的“劳工”(arbeiter)两个词组合而成,以表示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飞特族”年龄一般在20至35岁之间,没有固定的职业,多从事一些弹性很大的短期工作。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飞特族”是“为生活而挣钱,不为挣钱而生活”的一类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上班族生活,往往攒够了钱就递上辞呈撒手走人。因而“飞特族”又被称为“自由失业族”或“失业快乐族”——游走在工作与休闲之间的人。
成功的“飞特族”不仅敢冒风险、有智慧,而且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懂得如何利用“失业”给自己充电。因而虽然“飞特族”常常“丢工作”,但一旦准备充分,便能迅速地凭借优秀的个人素质重返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