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孩子的幸福
幸福的孩子

王丕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31日   第 13 版)

  饥饿的非洲儿童
  资料图片

  “孩子需要怎样的幸福?幸福的孩子又是什么样的?”这是困扰全球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曾经,有知名媒体采访时问受访者“你幸福吗?”得到啼笑皆非的答案后,惹来一片嘘声。幸福的概念是相对的,不好用简单的话语概括。

  近年,有几条关于孩子的新闻让我记忆犹新。一是,“虎妈”严格教育孩子。“虎妈”蔡美儿依靠新书《虎妈战歌》一夜成名。优秀的“虎妈”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骂女儿是垃圾、要求每科成绩都优秀、不准看电视、不练好琴就不准吃饭等。从一个小插曲中,人们可以看到“虎妈”的严厉,她为了让自己7岁大的女儿学会弹一首钢琴曲,逼迫孩子连续数小时练习曲子,中间不许她休息甚至去卫生间,一直到学会弹奏为止。两个女儿也被她教育得很优秀,取得全A的优异成绩。“虎妈”的孩子幸福吗?“虎妈”用“我相信女儿最终会理解我”来回答。可见,孩子的幸福不是成人想象的,每个家长和孩子对幸福的诠释也不同。

  “虎妈”的孩子幸福吗?在全球家长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但是,不幸福的孩子却是真的不幸福。非洲的饥饿儿童和叙利亚战火中的儿童让人心惊。在索马里国内,许多家人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女逐个死亡的可怕现实。两年前,非洲饥荒时,一名索马里妇女经过3个星期步行,来到联合国难民营。3年旱灾使她无法生存。她的6个孩子有4个已经死亡。在谈到这种苦难时,她说:“世上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因没有粮食喂养自己的孩子而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亡。”在叙利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3月5日发表的评估报告显示,叙利亚危机爆发两年多来,暴力冲突不断升级,数十万名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此外,还有媒体报道,冲突双方的武装团体开始越来越多地征募18岁以下少年儿童,把他们当作搬运工、警卫、哨兵和战士。幸福的孩子都一样,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是相对的,不幸却是绝对的。“孩子的幸福是什么?幸福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当家长们喋喋不休地争论时,还有数以万计的孩子忍受饥饿和战火纷飞,找不到幸福。联合国儿基会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曾经是儿童,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幸福,这一直是并将继续是人类最普遍珍视的愿望。”这个美好的愿望在很多国家很容易实现,在贫困和战乱国家就成了奢望。

  

孩子的幸福
幸福的孩子
快乐独立成长
释放个人才能
学习环境自由
注重个性发展
推崇严苛教育
责编:王丕屹 邮箱:wangpiyi5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