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24日 星期五

电让乡村更美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24日   第 15 版)

  图为富阳市供电局为该市新沙岛博锐农业生态园兰花室农户检修农机设备。
  方旭峰摄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部署展开,针对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代表的“三农产业”,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项目和领域的用电需求特点,采取分门别类、有的放矢、联系实际、行之有效的新做法,开展农电管理和服务模式。

  养殖户的“致富路”

  三门县共有海水养殖面积达20万亩,从业人员4万多人,养殖业是三门县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三门县深入实施“海洋强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开发塘地、浅海滩涂。但是受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影响,三门县的养殖业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为了增产增收,养殖户们考虑在养殖塘里配备增氧设备。

  三门县供电局高度重视养殖塘的电力设施建设工作,提出“养殖塘挖到哪里高压线就接到哪里”的承诺,并将该工作融入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由供电部门出资将10千伏线路架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塘,以减轻养殖户在用电方面的负担。

  2011年以来,该局共投入500多万元资金,牵线18860米,全县7个养殖片像沙柳镇、蛇蟠乡的养殖塘都基本实现了安全通电,广大养殖户不再为用电而担忧。据统计,每亩养殖塘每年可增收2000元,全年产值也基本翻了一番。

  (程亚军 任坚胜)

  “石榴园”的建设

  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以石榴种植为支柱产业,目前石榴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石榴闻名的榴园正在全力冲刺国家4A级景区。占地3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石榴博览馆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是用电负荷较大增长,对电力供应的容量和可靠性都提出更高要求。

  淮北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根据榴园4A级景区和生态石榴生产基地规划,积极参与和服务“美好乡村”建设,对高、低压供电线路建设改造方案进行了现场勘察,统筹安排高压线路的规划建设和台区整治。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增建高压线路,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孟旭华  李伟)

  特色农业有了“电保姆”

  5月14日,玉环县供电局凡海村台区经理陈贤满来到该村村民苏正才家中,询问用电情况。苏正才家的葡萄大棚已经建好,正等着栽植。“一切都好,稳定的供电可帮了大忙。”

  清港是玉环“粮仓”,也是特色农业的集聚地。近年来,清港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实现农业生产总值约1.44亿元,葡萄、甘蔗、蔬菜、文旦四个品种,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和园区化生产格局。凡海(盐业)葡萄园区、垟根文旦园区、凡塘甘蔗种植区、王家垟心等村联片的蔬菜种植区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不断改善。随着大棚有色无滴膜、微喷滴灌和农作物杀虫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科技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的需求愈加旺盛。

  为此,玉环县供电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订用电规划,台区经理还定期到种植基地进行用电指导,公开服务热线,24小时随叫随到,确保了安全、规范、可靠用电。    

  (陈维益)

  电力助蘑菇大丰收

  当湖街道是平湖市蘑菇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当地蘑菇种植面积最大的镇之一,去年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20万平方尺。

  蘑菇的出菇季是每年的九、十月至下一年的四、五月,要想获得高产,在每个生产季节的种植过程中,包括翻格、播种、吊菌丝等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菇房温度,利用大棚栽培蘑菇就必不可少。为解决用电需求,平湖市供电局为种植户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用电方案,保证每个种植户的用电需求。电力服务到田间,使蘑菇种植这个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受到农户的青睐。

  谈到村里的经济发展,村党支部书记信心十足:“今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又开始了。我们准备再扩大蘑菇生产规模,并发展蘑菇深加工,把蘑菇做成真空包装型产品再出售,这样效益会更好。”                                     

  (杨元韬)

  服务“大棚蔬菜村”

  椒江章安街道古桥村是当地较大规模的大棚蔬菜村,大棚种植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梅雨季的临近,蔬菜大棚的排水用电能否顺畅成了种植户最关心的事情。

  椒江供电局组织电力支农服务队送服务到田头,帮助种植户维修线路、检测农机设备,宣传安全用电知识,赠送农科书籍。服务队负责人介绍:“有些菜农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地里私拉乱接,存在着诸多安全方面的隐患。通过加大巡查和宣传力度,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曹琼蕾)

  蚕宝宝住上智能化屋

  浙江嘉兴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养蚕收入占了当地农民养殖业收入的近三分之一。眼下正是春蚕育种时节,蚕宝宝的生长环境、喂养技术直接影响到蚕茧的产量,同时也与农民的经济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传统养蚕靠木材、煤炉加温,温度不稳定,用起来不安全。而近年来,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养蚕户用上了电炉,实现电气化、智能化,只要按下按钮,设定温度值,种蚕的温度就可以保持不变,大大提高了种蚕成活率。

  嘉兴电力开通24小时供电抢修服务,派专人“驻守”,随时解决蚕农在用电上遇到的问题。          

  (沈丹萍 陈萌)

电让乡村更美丽
电力快讯
情系高原电网魂
用责任抒写平凡感动
责编:徐蕾 邮箱:keymedia@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