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24日 星期五

城市发展不能忘记“文化”(观察)

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24日   第 07 版)

  “过去的毕尔巴鄂市以钢铁、造船业得到的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上世纪80年代,我们经历了困难时期,那时很多公司倒闭,失业率达到了25%。面对这些难题,我们发起了一个全新的针对文化基础的变革革命。包括对当地的地铁、历史博物馆、港口、河流等进行整治,如今的毕尔巴鄂市发展得很好……”日前,在中国杭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上,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副市长伊博恩·本格特伊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利用文化来推行城市变革的案例。

  是什么改变了一座城?

  伊博恩·本格特伊所讲的故事引发了讨论,在与会专家认为毕尔巴鄂市取得成功的共识下,大家同时意识到,在伊博恩·本格特伊的讲述里,整治和重建城市有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的复苏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复苏”。她以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解释道:“通过建立这个博物馆,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2012年收益也很好。”

  伊博恩·本格特伊还在现场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来毕尔巴鄂旅行的每个游客在这里待1.9天的话,乘以每天的人均消费,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与会专家查尔斯·朗德利也认为,在城市的规划或整修中,规划者应多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要了解城市所拥有的特有的文化价值。如果城市不考虑文化的价值,就失去了“氧气、生命力和磁性”,就无法激励市民保持好奇心和创造力。“如果一个城市只有硬件没有软件,市民就找不到灵魂,也没有归属感。”

  “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尊重本地的文化。我们应该换一种思维,要把本土人的智慧作为决策的重点。”爱尔兰总统迈克尔·D·希金斯在向大会发来的视频中说。

  文化应纳入“2015年后”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过一半人口住在城市,这在人类历史上是首次。另据联合国人居署称,未来20年内将有5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对于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平衡遗产要素与当地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在此次会议上,专家们的关注点集中在了“文化在解决当今城市化难题中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表示,城市化建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是如果社会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保护就会成功。

  杭州就曾在城市化推进中走过弯路。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坦言,由于初期受到“拆老城、建新城”的观念影响,一些文化街区和老城区被拆毁了,后来吸取了经验教训,才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相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与会专家表示,如今,文化遗产、文化与创意产业等能够产生可观的收入。2008年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文化与创意产业是全球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其在中东地区的增长率达到17.6%,在非洲为13.9%,在南美洲为11.9%,在亚洲为9.7%,在大洋洲为6.9%,在北美和中美地区为4.3%。

  “文化,作为力量、价值与社会凝聚力、自尊和参与的源泉,正是能使可持续成为可能的元素。文化是我们用以创造与更新的最强大的力量。”伊琳娜·博科娃说。

  她在会上倡议,国际社会“2015年后”的发展目标,必须植入文化的因素,“我们需要看得更远的能力,这种能力离不开文化。”

《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抵达的中国梦(聚焦)
城市发展不能忘记“文化”(观察)
视觉的盛宴 欢乐的海洋
资讯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