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让陪伴老人不再成为奢望

陈澹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24日   第 05 版)

  人老了,一生该经历的也经历了,还会求什么呢?老人们并不求多么丰厚的养老金,也不求多么高端的服务,甚至不求老了还能学富五车,他们最希望的,不过是子女能回家陪陪自己。这是占中国人口近1/6的老人的梦。但现实是复杂的,即使法律明文规定“常回家看看”,这个朴素的梦也常常落空,子女回家陪陪老人成了一个奢侈的愿望。如何缩小子女与老人间的距离成为养老的一大难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外出打工,空巢老人成为农村最凄凉孤苦的景象。并非子女不孝不愿回家,也非用人单位违法用工禁止回家,而是社会经济的结构造成子女有家不能回。古代农业社会,人们以族聚居,家庭成员终生相伴,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流向城市,城乡发展失衡,农村子女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机器般的社会,日夜不息地运作,回家就意味着丧失工作,这非人的主观意识可左右。城乡发展失衡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农村子女回家陪伴老人,不能仅靠一纸法令,还需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城镇、新农村的建设,扭转不平衡的发展结构。 

  其实,空巢老人何止只出现在农村,城市居民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现今,青年人选择在异地大都市学习、工作、婚嫁的情况愈发普遍。对于在异地结婚的青年夫妇来说,双方都是独生子,都承担着尽孝的责任,如何兼顾各自的老人成为一个难题。在外地打拼的子女们想出了各种点子: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双方轮流回家,或者亲家互相串门拜年,或者大家一起外出度假。对他们来说,爱情可以跨越时空,孝心也可以,只要敢想敢为敢创新,就一定能创造出机会陪陪老人。

  相比于渴望陪老人的游子们,一些人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确实也经常回家看老人,可老人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这些子女回家就走走形式,除了海吃胡喝,留下满桌狼藉,和父母别无交流。“常回家看看”,不只是说要经常回家,更是说要把陪伴老人变成生活中的习以为常。当年父母陪我们成长,一同看朝阳东升,今天我们陪父母老去,一起看夕阳西下。即使现实处境让我们身体远离父母,但科技的发展却可以让心灵跨越时空。我们可以教父母用聊天软件,同他们网上相见;可以鼓励他们上社交网站,不时分享好玩的东西给二老;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在网上购物。子女和父母在虚拟网络上真切地相依相伴,心灵的距离近了,自然的距离又算什么呢?

  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在。”人的年纪越大越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诚挚的真情,趁着老人在,应当多珍惜。人老了能图个啥,不过儿孙绕膝、子女相伴。我们每个人,以至社会国家,都应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地去圆老人的这个梦。人是感恩的,没有老人那些年的奋斗,又哪来我们今日的中国梦呢?

养老之难如何破解
让陪伴老人不再成为奢望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
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到2015年基本覆盖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