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吴月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中国藏族人群早在旧石器晚期可能已定居青藏高原,之后,于新石器早期又发生第二次人群迁入,这一次汉族的祖先群体——氐羌部落人群进入了青藏高原,并与旧石器时代的藏族人群混合从而形成现代藏族的人群格局和遗传背景。
青藏高原由于其低氧极端环境而成为人类居住的最极端环境之一,目前居住有近500万的藏族居民。一直以来,人类在青藏高原的迁徙过程和群体动态变化历史、新石器农业文明在青藏高原的扩张模式及其对现代藏族人群遗传多样性格局形成的影响等关键科学问题都还没有清晰的答案。
对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实验室与西藏大学崔超英教授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吴天一院士实验室合作展开了此项研究。研究团队对西藏全区和青海省的41个藏族地理群体的Y-染色体(n=2,354)和线粒体DNA(mtDNA n=6,109)进行了大样本的谱系地理学分析研究后得出上述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藏族人群中绝大多数的Y-染色体(89.80%)和mtDNA(90.99%)类型为包括汉族在内的东亚人群特征性的单倍型类型,说明现代藏族人群和东亚其他人群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
研究人员还发现,藏族人群具有一些独特的Y-染色体和mtDNA的单倍型类群。这些单倍型类群根据分子钟估算的共祖时间最早的在3万年以上,说明藏族早在旧石器晚期可能已经定居青藏高原。另外,藏族也有一些和汉族共享的相对“年轻”的单倍型,共祖时间在1万—7000年前。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应该发生了第二次人群迁入青藏高原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