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过有机生活,那是件时尚的事!

本报记者 陈晓星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17日   第 09 版)

  台北有机产品博览会上的稻草人指示牌

  台北有机产品博览会上的有机农场展位

  “有机”这个词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口中——“我请你去一家餐厅,是有机的,很棒。”“假期想找一家有机农场去走走”……有机,一端指农民使用有机肥料,不用或少用农药耕作;一端指消费者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在乎卖相,只在乎是否有农药残留。

  当社会从吃饱进步到吃好后,发现“好”中埋藏种种祸端,农产品越来越高产,食物越来越漂亮,但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却入侵人的身体,土质退化、空气污染、河川浑沌更让人惊醒: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我们是否要改变了?

  但改变尤其是让人不方便的改变是艰难的,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有机农业的概念,到现在才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接受。现在,有机在台湾是一个时尚又赚钱的概念,除了农户、农场外,一些大财团也加入有机产品的市场,带动有机食品多样化、高档化。

  5月10日至13日,2013台北有机产品博览会举办,琳琅满目的各种有机食品、保健品品种多样,可满足人们的全部日常需求,而且就是普通的米、茶、蜂蜜、咖啡,有有机生产标志印在上面,也是不错的送人礼物。在各县市主题区,花莲以“天然纯净”为卖点,称自己推广无毒有机农产品最有条件,保证无毒农户都是采用传统耕作手法,全程不使用农药及化肥,他们展示的既有米、西瓜、咖啡这样的初级产品,也有深加工的山苦瓜茶、盒装牛奶和豆浆、养生粥。农业大县云林集合起8家有机农场的产品,像农村集市一样堆起地瓜、鲜菜、杂粮摊,最吸引主妇的目光;台中市推广有机酱油等调味品;宜兰县推广有机绿茶、有机竹笋……

  除产品外,有机生产方式也在博览会上得到体现,在“植物工厂区”,观众可以看到青菜在水和光照下,不受天候影响,零污染地生长。有机的概念自然带动素食、环保生活方式,博览会的素食商品区有让人“素素看”的魅力:果香蜜汁牛蒡、金玉南瓜、五行蔬果汁、素肉圆、月亮虾饼……环保生活体验馆教人认识各种环保标志,告诉人环保的生活方式:食,选用当季蔬菜;衣,选用环保清洁剂;住,用省电节能家电;行,搭公共交通和自备盥洗包……

  当有机的生产端和消费端对接,有机生活才能得以确立,环保的概念才能真正落实。台湾有50年建成“无毒岛”的计划,从有机农户、农场开始,连片成有机乡、县,最终覆盖全岛。但有机农业对台湾来说相当有难度,因为四季湿热多雨,病虫害多发,如放弃最简便的农药除虫,劳动成本大大提高,产量反而下降。此时需要新的技术和替代农药的引入,台湾农业主管部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成立了试验农场,再由农场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指导农户有机栽培技术,并给有机农户提供贷款、有机肥、小型农机及温网室设施等各种优惠与补助,如产品检验合格,还按土地面积发放奖金,吸引农户成为有机农,扩大有机田面积。

  同时,主管部门为有机农拓展销售渠道,在大都市里开办农夫市集,建立网店,在超市设专柜,出台“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把有机生产与产品认证制度化。有机农产品大多实行履历制和认证制,如果消费者对所购商品有疑问,上“有机农业全球资讯网”,输入包装上的号码,可以看到农产品的生产者、包装者、运输者等信息,如有问题,可以逆向追查,厘清责任。

  历经30年,在台湾,关于有机,概念已经推广,制度已经建立,生产已有规模,但记者在采访中仍然听到质疑的声音:“台湾有什么有机农业?那么贵的东西,我怎么相信真是有机的?有各种认证标章,谁知道是怎么盖上去的?”因此,一些社团成立了“合作社”,自己找产地找产品,实现田头到商店点对点的对接,合作社的有机农产品至少得到社团会员的认可,再带动周边消费。记者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一个巷子里采访过一家合作社,店面朴素,品种不多,但肉、蛋、菜每一类产品区都标示此类商品应达到的残留、添加剂标准,一方面让消费者监督,另一方面普及了食品安全的知识。

  由奢入俭难,有机对于当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有“入俭”的不方便,放弃化肥农药和物丰价廉,麻烦费事,但目前这是保护水土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有机生产带动有机生活,最后还原有机生态,关系到人类的明天。

  努力30年,虽然不尽理想,但毕竟今天的台湾,有机已经成为流行,过有机生活,那是件时尚的事!

过有机生活,那是件时尚的事!
象山之巅的夕景与月色
面朝大海(镜像台湾)
那些徘徊在去留之间的追梦人
责编:任成琦 邮箱:cxx@pd.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