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前5月国产片票房领先引进片

国产电影“神话”能否继续?(聚焦)

高晓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17日   第 07 版)

  在过去的5个月里,多部国产电影都在不断缔造各种“神话”,国产电影票房在不间断地洗刷着世界的认知。《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和《西游降魔》均以超过12亿元的超高票房完满收官,《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下简称《西雅图》)5.2亿元、《101次求婚》2亿元,正在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已经突破6.3亿元……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全国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已经超过去年上半年的票房总和的80.718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81亿元票房中,国产片市场份额达63%,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仅为34%。这种奇迹般的火爆,也引发了人们的困惑: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了吗?这是为什么?

  硬件:电影质量+地方影院建设创作观影条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电影市场正以每天增加10块银幕的速度发展,十年前,全国只有1000多块荧幕,但目前银幕数量已接近1.5万块。

  “电影院的快速增加,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电影市场的复苏,是中国电影票房如此火爆的重要原因。”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表示,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电影已经成为了大众话题,是人们的一种时尚化的生活方式。“都说文艺青年看电影是标配,好像新电影出来了不去看就落伍了一样。” 国产电影的火爆与中国观众的支持密不可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国产电影质量有了本质上的提高,“最近国产电影讲故事的水平提升了不少,这也说明国产片只要拿出十分的诚意,国内观众就会拿出一百分的支持来回报。如果中国电影人能从中得到启发,今年票房突破200亿元不是问题。今年只是个开头,未来还将有很大的爆发。”

  对此,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也表示,“从《失恋33天》开始,《泰囧》、《致青春》这些电影把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充分调动起来了,契合了年轻的人想法,弥补了前几年中国电影靠大片的情况,均衡了中国电影生态。” 他说,这些“接地气”、会讲故事的电影自然会赢得观众的喜爱。

  软件:年轻导演+国人故事迎合观影心态

  从《失恋33天》开始,到2012年的《画皮2》、《寒战》、《泰囧》,2013年的《西雅图》、《致青春》,新导演的作品已经占据了国产电影票房的大半江山。“新导演崛起的时代到了”,韩浩月坦言,“年轻导演在事业上更容易接纳一些新的创作力量,与观众年龄差距较小,审美和价值观也越来越趋同。老导演喜欢用老班底老模式,虽然影片的质量有保障,但是很难与时俱进,迎合年轻人的口味。” 

  新导演用年轻人的价值观讲述着属于中国人的故事,这样一个模式在今年的电影市场上得到了观众的肯定。相比之下,进口片类型的单一带来的审美疲劳也培养了观众的挑剔。陈旭光说:“让中国电影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美国大片能轻而易举一统天下的情况过去了。”对此,韩浩月表示,“最初大片刚引进时,观众中有这样的一个观影心理:‘到电影院看电影一定要值得票钱’。但现在,中国观众开始向电影内容质量本身回归了,虽然看大片的惯性还在,但是没有实质性内涵的场面已经不能满足观众了。”

  观众都喜欢与自己血脉相连,文化相通的故事,今年的国产片中高票房的电影几乎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韩浩月说:“看到这些电影观众就会想到自己和身边的朋友。电影人若能更新自己的电影理念,阻击外国大片不是问题。”

  策略:“全媒体式”营销助力票房飘红

  影片的成功离不开宣传和营销。《西雅图》在全国做了将近50场的试映后,认真地分析每一场试映的效果与反馈,最终确定了“3月女性必看影片”的宣传定位。《致青春》在多次的线上调查和宣传预热后找出“怀旧、热血、伤痛”等青春关键词作为主打,并推出“大众青春文艺片”的宣传口号。

  “电影除了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好产品。它要向观众传递它的价值观。”韩浩月觉得这一点《致青春》就做的很好,在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后,题材定位为迎合了中国观众喜欢集体怀旧的题材,如今电影观众又以年轻观众为主,对这种题材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致青春》的营销做的快、准、狠,这部电影从开始进院线,到第一批观影人的好口碑扩散,《致青春》在线上和线下都做的很好。”

  从导演圈内好友的力挺到“全民致青春”微博大讨论,营销方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是全媒体的时代,电影营销的环境跟前几年不太一样了。营销不仅仅是花钱就可以的了,不再是首映礼包着飞机到处跟观众见面,粗放型、豪华型的了。必须是全媒体式、口碑式的营销。”陈旭光如是说。

中国动画:耐下性子是最大挑战(碰撞)
中国原创动漫蹚出一条路(观察)
资讯
国产电影“神话”能否继续?(聚焦)
责编:郑娜 邮箱:zhengnahwb@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