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买家近年一直是香港豪宅最大的主顾,不过现在他们正在退场。数据显示,一季度内地买家购买香港豪宅的宗数少于总量的二成,而之前约四成的豪宅交易量源自内地客。另外,购买小型住宅的内地客人也少了一半,从10%左右降到了不到5%。
香港政府去年10月推出“限外令”,将外地人在港买房的印花税提高到了15%。这一政策体现了香港政府“保护本地人权益”的决心。
内地客最高要缴35%税
“限外令”实施半年,购买香港豪宅的内地客数量大跌。香港中原地产研究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的香港一手豪宅市场中,已知内地个人买家占宗数比例大跌21.6个百分点,由原来的四成跌至18.3%;占金额比例大跌21.1个百分点,降至24.6%。中小型私人住宅市场也有类似现象,内地买家交易宗数从原本的9.6%降到了4.4%。
去年10月26日,香港政府推出打击炒楼的连串措施。除了针对外地人的“限外令”,还有针对所有“炒家”的措施,如果炒楼者买房半年内就转售,需要缴纳高达20%的额外印花税,半年至1年征15%,1至3年征10%。按此措施,内地买家在香港买楼最高可能缴35%的印花税。
“限外令”虽然看起来很“辣”,毕竟影响范围有限,香港一手楼市继续疯涨,直到今年2月,香港政府又推出了更“辣”的双倍印花税政策。根据新的楼市细则,除了名下无房产的香港市民首次购房外,其他所有香港购房者,在购买住宅或商业物业时一律征收“双倍印花税”,其中总额200万港元以下交易由此前的100港元增至房屋总价的1.5%,其他税率则增加1倍,最多由4.25%增加至8.5%。
组合拳解决“蜗居”问题
香港政府之所以向楼市不断打出组合拳,是因为住房已经成了香港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远逊于新加坡的30平方米,而新加坡的土地其实远比香港更为短缺。
2012年,香港楼市升幅高居全球榜首,楼价世界第五。金融海啸以来,香港房价上升了120%。如今,200万港元只能在新界或边远地区买一套面积30至40平方米、楼龄在30至40年的陈旧物业。对于新建楼宇,港岛繁华地带一套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单元房可以卖到近800万港元。这种价格对于有心置业的工薪阶层,近乎天方夜谭。
今年2月以后,香港楼市确已“急冻”,价格跌了5%左右。不过房产业人士指出,楼价下跌有时反而会阻吓置业者入市,从这个角度讲,打击交易量并不必然导向“居者有其屋”的终极目标。
香港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1月,特首梁振英发表第一份施政报告,其中明确提出了增加土地及公共房屋供应的具体措施。短中期来讲,港府会通过改变土地用途、适度提高发展密度等增加住宅土地供应。香港一直以来实行相当谨慎的用地政策,所以目前仍有大量土地闲置,长远看来,香港住房问题的前景并不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