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如何真实呈现中国画巨大价值与伟大成就

——再谈“多元”环境下的“强元”

李树森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5月02日   第 08 版)

  引  言:

  百余年来,中国画发展成就巨大。

  中国正处于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向现代社会大转型的空前大变革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同时,中国还处于历史空前的中国与西方文化艺术,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艺术大碰撞、大交流、大交融的环境之下。我认为这样的剧烈变革、思想激荡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个有充分条件孕育、产生伟大艺术家的时期。

  在历经各种巨变的最近一百多年的非常时期,中国画在激烈论争和西方文化艺术强势冲击之下,艰难跋涉,变革图强。在经过解构他者以及自我解构之后,通过重新建构,实现着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转换。这昭示着中国画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和阶段。

  另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强大,正视、强调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条件已经具备。艺术复兴,应该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先驱。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当代中国画在表象上还处于式微状态,其巨大价值及已达到新高度的艺术水平与成就,并未得到真实呈现。

  那么,如何呈现当代中国画的真实价值与伟大成就?使其回归应有的强势位置,并在世界美术多元格局中占据应有的位置?

  为此,笔者于2011年提出了在“多元”环境之下,以中华民族主体艺术为核心,建设中国画“强元”的新理念,这也是笔者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此理念发表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很多好评。为使更多人深入了解,我进一步展开论述,希望产生抛砖引玉之作用。

  

  1

  中国绘画场域之现状——

  美术多元化下的中国画式微

  在世界美术多元发展的大格局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美术的多元化局面也逐渐形成。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在文化多元、美术多元大环境之下,多元抵牾,各元位置错乱,在中国形成了西强我弱的格局。这体现在,美术的发展繁荣而无序,既有绚烂多姿、生机盎然,厚重、史诗般恢弘的一面,也有混乱、浮躁、迷茫的一面。不可否认的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画,在中国和世界上均处于了式微状态。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最近30年一些影响较大的观点,有评论家慨叹:这是一个无大师的时代;陈传席先生痛陈中国画坛缺少大画家,以表达对真正中国画大家更多呈现的渴望之情;吴冠中先生痛斥:“养了一群不下蛋的鸡”;张仃先生呼喊:要守住中国画创作的底线;李小山先生发出了“中国画穷途末路”的判断与警示等等。这些言论的本意反映了有识之士希望中国画更好地发展起来的愿望,同时也可体会到,在西方文化艺术强势冲击之下,中国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造成今天中国画式微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妨列举五点:一、中华民族百余年积贫积弱、屈辱历史和由此造成的自信心严重缺失。这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失去了用自己的文化艺术价值标准去评判作品的底气;二、在全球文化艺术大交流、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消解。巴黎这个曾经的西方艺术之都的命运变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中国文化、艺术也正面临着严峻考验,真正代表中华文化的现当代中国画,被西方有意识地压制,甚至遭受着被同化或消解掉的危机;三、在西方强势话语权之下,主动或被动地崇尚西方文化艺术之风盛行,甚至过分地否定了自我。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中西艺术交流、碰撞的过程,产生了刺激和推进中国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得不引起警惕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海外文化、艺术大量地涌入中国,由此催生了火热的中国当代艺术。但很多当代艺术,甚至是颇有影响的当代艺术,并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中国的主体思想、价值体系和艺术成就,却在误导和扭曲了西方公众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判断的同时,也使得很多国人迷失了方向和心性;四、中国社会转型,时代审美需求发生较大变化,中国画随时代变革之成就要得以认识清楚需要一个过程;五、在市场经济大潮和中国人总体审美水平不够高的环境下,利益驱使一部分画家怀有浑水摸鱼思想,使得当下美术界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动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其它复杂原因,现阶段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状态:很多真正有艺术成就的画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推崇与尊重,在美术界和社会上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与话语权;而名气很大、市场很热、几乎成为中国画风向标式的“代表性”画家群体中的很多人却不能反映出中国画发展的真实艺术水平与成就。

  对于中国画坛当前状态,香港美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著名画家周天黎女士,在其影响较大的美术理论著作《中国绘画艺术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中,曾这样描述:“思想迷惘,权威飘摇,人心浮躁,诚信游离,炒作频频。”这种怪状,导致大众对中国画出现严重的认知困惑和误区。

  2

  中国画强势位置回归之新理念——

  “多元”环境下的中国画“强元”

  中国画式微,是其应该具有的状态吗?显然不是。现今,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和自信心的恢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重视起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已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那么,就中国画而言,如何拨开迷雾,重新发现并正视其巨大价值和已经取得的真实成就呢?如何才能让中国画回归应有的强势位置?如何形成中国美术多元有序的发展局面,并在世界上占据应有位置?

  基于探索以上这些问题解决之道,笔者于2011年在《“多元”环境下的“强元”》一文中,提出了将属于中华民族主体艺术的中国画发展为“多元”环境下的“强元”的新理念。此理念的提出,在海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很多人感到很振奋和鼓舞,很多学者、艺术家、社会知名人士积极主动地参与进了中国画“强元”建设之中,并为此鼓与呼。

  中国画“强元”理念,是在现今世界美术多元化格局和中国美术多元化局面时代语境下提出的。在中国,我们把属于中华民族主体艺术的中国画视为美术多元中的一元,“强元”中的“元”,就是指的这“一元”,它是统领中国画多元结构的“大一元”。“强元”,就是促使这“一元”强大、兴盛,在中国美术多元局面中占据强势地位,进而形成中国美术多元有序的局面。在世界上,我们把以中国画为核心代表的中国美术作为世界美术多元中的一元,重新确立中国美术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进而成为世界美术多元格局中平等对话的强元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中国画属于“中华民族主体艺术”?笔者在《“多元”环境下的“强元”》一文中,曾尝试下一个定义:在中国的当下,以数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为灵魂,紧随时代环境,广博融纳,不断追求创新、个人风格与美的创造,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反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画,当视为“中华民族主体艺术”。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画“强元”建设,不是要在中国只搞狭隘的“一元”,更不是反对“多元”或排挤其它“元”,而是在提倡开放、包容、多元前提下,把本民族主体艺术这“一元”加强、强大起来,是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呈现出中国画的巨大价值与真实成就。我更认为,中国画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之巨大包容性特点,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胸怀,在扎好本民族主体艺术的根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全世界各种优秀文化艺术,将其消化、吸收,转化成为完善、丰富、提升、强大中华民族主体艺术的有益补充。

  笔者在调研中国绘画场域现状过程中,与一大批具有强烈文化艺术责任感的艺术家、理论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因复杂因素造成的中国画现状的担忧与苦闷。通过中国画“强元”建设,使中国画发展强根固本、拨乱反正。倡导学术,摒弃浮躁。倡导正义与文化艺术责任,呼唤正气与艺术精神。推崇真艺术,促进树立正确艺术观与投资收藏观。这正是发出了他们内心的呐喊,是他们的真切期待。

  2009年,《求是》杂志发表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章中指出:“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倡导建设“多元”环境下的“强元”与此精神是一致的,是落实“多元中立主导”思想的具体实践。

  3

  中国画“强元”建设之历史意义——

  人文精神崛起的需要,文化复兴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脊梁。没有人文的崛起、人的精神的崛起,中国就无法实现真正崛起。

  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化在西方人为打造的强势文化、强势话语权主导之下,艰难抗争。很多智识之士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做到文化自信、自强,才能挺起民族精神脊梁。

  在此历史时刻,中国画“强元”建设,是在艺术领域发出了挣脱桎梏,站立思维,挺起脊梁,复兴中华文化艺术的呐喊,并展开了实践探索。

  艺术复兴,应该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先驱。通过中国画“强元”建设,可以促进民族艺术的认同,促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对于建构民族精神,实现文化和精神上的独立,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真正强大意义深远。

  4

  中国画“强元”位置实现之坚实基础——

  逐渐强大的综合国力、不缺中国画大家

  对于中国画的真实艺术水平与价值,可以借用陈传席先生所言:“实际上,中国画一直处于世界艺坛的前端和领导位置,而且举世公认。我所说的举世公认,是指内行,即大艺术家和大评论家。”

  回头看看,百余年来中国画发展产生的大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李可染、吴昌硕、林风眠、刘海粟、傅抱石、蒋兆和、张大千、赵望云、石鲁、吴冠中……

  他们是不是中国画大家呢?百余年内这么集中地出现大家,我们能否定这是一个很有艺术成就的美术时期吗?正如著名评论家邵大箴先生所言:“在20世纪,国画艺术取得了重要成就,这是不应该被否定的事实。”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带来了大国崛起,使中华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迎来自盛唐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创造型的现代社会,也必是一个众多伟大人物不断创造神话的伟大时代。

  具体到绘画领域,我们正处于历史空前的中西方文化艺术大碰撞、大交流、大交融时期,处于史无前例的中国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大转型、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和中国画向现代形态转型的历史时期。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政策下,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氛围,非常利于彰显画家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这体现在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造力达到了任性的发挥。谁敢说这样伟大的时代环境孕育不出一批伟大的画家?

  笔者经过多年的调研,深刻感受到现今我们国家美术界虽然比较混乱、浮躁,但中国画发展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现今的中国画界,有着一大批传统文化艺术底蕴深厚、理解深刻、见解卓著、开拓创新、成就斐然的画家。这一批人富于创造,其作品已具有成熟的学术价值,他们是中华文化艺术坚守、传承、发扬、开拓者。这可以从我们报纸栏目曾关注过的画家中列举几位,晁海的“积墨”、贾又福的“观化山水”、田黎明的“没骨”、延佳黎的“梦幻高原”、贾浩义的大写意、于志学的“冰雪山水”,无论是对中国画传统的拓展,还是中国画新语言、新形态、新样式、新领域的开创,都为中国画向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还仅仅是众多取得艺术成就的画家中的几位而已。

  所以,我认为一方面当代中国画不缺少大家;另一方面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强大,我们有了正视、强调本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底气,具备了夺回话语权的实力。这是中国画“强元”能够实现的两个坚实基础。我们既要敢于承认、批评美术界存在的问题,为艺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也要有勇气和自信,肯定中国画不断拓展、变革、演化已经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与美好前景。

  5

  中国画“强元”建设之旨要——

  民族性、文化自信、新评判标准、树新风、搭平台、聚合力、重人才培养与价值发现

  中国画“强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功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会遇到一些人的不赞同或反对,不赞同的原因可能会是多方面的,但重要原因之一或许就是顾虑到当社会认识到哪些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家时,是靠各种手段而不是靠作品成名的画家,他们的地位和个人利益将会受到影响。

  提出“强元”理念,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从社会各界的反响与好评来看,笔者认为中国画“强元”建设,是中国画实现回归应有位置的可行路径之一。其实现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民族性。

  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只有具有鲜明民族文化个性的,并具有世界高度的,才更容易长久地被世界各国所认可。正如吴作人先生所言:“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性的艺术,首先必须具有民族性。”所以,中国画家学习、吸收西方文化艺术要注意民族化,而不要成为化民族,要保持住中国画自己独立的品格、面貌、情趣和格调。中华文化之特质与艺术本质是中国画的根和魂,也是她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主要资本。在这方面,潘天寿先生提出的“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可谓意义深远。从美国美术史家艾得瑞慈教授的话中也能得到警醒:“你们很多画家现在学西方的艺术,又想得到西方的承认,完全弄颠倒了。”

  很多人谈中国画要“与国际接轨”,我认为:不是接轨,而应该是如何实现平等对话。与西方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形成的强势话语权掌控下的,正在全世界推广的,所谓的新文化和新艺术接轨,很可能使我们像上个世纪很多本具有深厚文化艺术传统的国家那样,最终失去了文化和艺术上的独立性。那么靠什么对话?这需要重新发现并正视中国画的价值与成就。我们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自信、自觉地强调本民族文化艺术,并努力实现自强。

  所以,中国画“强元”建设,把弘扬、倡导“中华民族主体艺术”放在首位。

  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中国在近代史上的落伍,并不能说明文化也是落后的。

  关于中国文化艺术的巨大价值,国内外众多远见卓识的人士多有论述。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观点鲜明:“最近未来之世界文化,将为中国文化之复兴。”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体的《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汤因比曾乐观地强调:人类未来和平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主轴是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毕加索曾对张大千说:“真正的艺术是在中国,令我困惑不解的是东方人为什么喜欢到外国去学艺术。”一批当代中国画画家正以作品彰显着中国文化艺术的价值。其中当代水墨画家晁海以其作品的厚重、普世性、大悲悯和巨大创造性,被西方理论家评价为“西方人可以毫不迟疑地说,他的作品是现代艺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性的。” 

  可以讲,我们没有理由再对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妄自菲薄?中国人是时候以一种大气魄告别百年文化自卑的屈辱历史了。在这方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旗帜鲜明地提出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意义重大。

  三、新的评判标准。

  在这个新时代里,面对超前丰富多彩的中国画作品,有人喜欢依据传统中国画标准来评判,显然已时过境迁。更有人习惯以西方审美标准来衡量,那是用西画体系标准衡量中国画体系标准,自然感觉差距很大。这导致中国画评判标准错乱,体现在对同一个画家作品的评判上,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混乱和迷茫。可见当代中国画亟须建立新的,且属于自己的艺术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也唯有独立的标准,中国美术才不失为世界美术多元中的一元。

  中国画“强元”建设,试图站在中、西、古、今四个维度上,从美术史的角度审视中国画当下之责任与未来方向,探索完善符合发展规律与本质,以及时代要求的中国画新的评判标准。并由此为新时代探索、建构中国画新的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和评判体系之课题提供经验,为中国画现代形态的成熟与新的美学框架的形成产生促进。

  至于标准由谁建立的问题,陈传席先生可谓一语中的:“中国画优劣的标准只能由中国真正的评论家去定,100个外国总统的评论也不如一个中国真正评论家的评论重要。”

  四、树新风。

  在混乱、浮躁环境之中,很多人为了利益而放下了良知与责任。

  中国画的健康发展,需要敬畏艺术,按艺术规律办事。需要拒绝学术腐败,拒绝低俗之风,倡导学术精神。

  中国画“强元”,将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艺术发展的本质和真实面目,让社会各界明白当今哪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画大家,学画的人应该向哪些画家学习和向什么方向开拓,投资或收藏哪些画家的作品才真正有意义和价值,评判和评奖该采用怎样的标准。这些都对导引中国画现代形态的转型成功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重人才培养与价值发现。

  什么样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成长环境最有利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最有利于挖掘艺术天赋、培养创造型人才呢?这是值得当今教育界深思的大问题。而如何从体制、机制、环境上,保障最有利于发现真正有学术价值的中国画画家及其作品,肯定其成就,推举其置于应有的位置,则是美术界应该反思的紧迫问题。中国画“强元”建设,正是把梳理、发掘、推崇创造了成熟的学术价值作品的画家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有无学术价值必须也只能靠作品说话。

  六、搭平台。

  时代现实呼唤出现新的平台或机构,建立一种适合的机制,广纳能人贤士。这个平台要能够让大家放下个人分歧、派系之争、名利之惑,重在能够充分张扬自我之艺术、学术之精神、文化艺术之责任。

  七、聚合力。

  笔者平日交流与调查发现,中国并不缺乏具有文化艺术责任感、社会责任担当感的大画家、大理论家和大学者。如何调动和给予更大地激发,如何扩大这批人的声音与影响力至关重要。任何一个搞学术的单一画家或理论家的力量,都难以起到扭转格局的作用。而如果我们把多个个体的力量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正是中国画“强元”理念,一直倡导建立以学术为核心的中国画画家精英群体的原因。

  6

  中国画“强元”之“巨人”召唤——

  “巨人”的意义  当代中国画“巨人”在哪里

  当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欧洲文艺复兴,并将其变革的深刻根源归结于人的觉醒:“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被誉为“美术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样的巨人,引领开启了新的美术时代。二战后,美国用经济力量取代了欧洲的艺术中心,在世纪交替,英国巨人画家弗洛伊德用他的超常绘画天赋和卓越思想,又打开了欧洲艺术新的天地,点燃了欧洲艺术(架上绘画)发展的新希望。

  在中国画实现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伟大转换,建构本民族新的艺术语境过程中,我们需要诞生里程碑式的、引领这个时代审美风尚或影响未来的伟大艺术家,需要产生一批承前启后的,超越和拓宽新的文化艺术视野和思想精神的中国画“巨人”及经典作品。

  这样的巨人,必定是对社会发展极为认真的思考者和观察者,必定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历史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他们通晓古今、学贯中西,具有内蕴深邃的文化哲理、思想精神,满怀着善良、纯真和悲悯,重视画品和人格的修炼。他们怀着创造历史的雄心,肩负着创新与发展的历史使命,不忧谗畏讥,不曲学阿世,以自己的艺术积极参与道德信仰的重塑和呼吁崇高民族精神的召唤。

  中国画的“强元”地位,需要一批“巨人”标杆,带头擎起中国画大旗。最好能以国家之力发现、推崇一批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主体艺术”的,有利于促进实现中国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伟大转换、建构起本民族新艺术语境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大家,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旗帜和走向世界的艺术符号与代言人。在引领中国美术健康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艺术复兴的同时,自信地走向世界。以此来展示中华文化艺术之悠久、深邃、博大、优秀与独特,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与精神,在世界上以“大国风范”参与文化艺术建构及体现对人类文化艺术新贡献。这是中国人的使命,也肯定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对一个伟大民族的期待!

  那么,谁是当代中国画“巨人”呢?

  

  主持人:李树森

  电话:010-65363425

  E-mail:haiwaiban@126.com

  人民书画艺术网:

  www.people-art.com.cn

  北京九州金台书画院

如何真实呈现中国画巨大价值与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