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宁化廊桥多姿彩

俞祥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27日   第 07 版)

  廊桥,福建宁化本地人又称“屋桥”,是指在桥面上构架屋式建筑的桥梁。

  宁化多廊桥,水茜乡的藩维桥、蛟潭桥,石壁镇的维藩桥、溪背屋桥、曹坊乡的温孙桥……四方村镇,或宽或窄的河流,都能觅到或大或小的廊桥,总数当在20多座。

  不少廊桥是有年头的。在现存的廊桥中,以水茜乡的藩维桥和曹坊乡的温孙桥最为古老。

  已有五六百年历史的藩维桥,四孔桥墩,桥身上施榱栋,建楹植式屋桥,翘檐青瓦。桥长50多米,桥宽5米。这桥曾遭水灾、火灾,但每次都由乡人自发募资修复,至今仍雄姿傲人、古韵悠长。

  温孙桥,又称“神仙桥”、“解放桥”,始建于明代,全长80余米,宽约6米,桥基墩为船型石墩,其他部分均为木头做成,墩由十层圆木经纬排列搭成,桥面为土质,上覆鹅卵石,桥面为廊式木质结构,两侧有供行人休息的坐板。

  据当地百姓说,温孙桥旧时是泰宁、建宁、宁化通往长汀的“盐米”古道必经之桥,到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很热闹,闽西北的茶、木、山货,宁化本地的玉扣纸、大米等经此运往长汀,再转水路到厦漳泉。

  无论风霜雪雨,无论物换星移,廊桥固执而倔强地连通两岸。往来耕作的农人,贩夫走卒,单车玲玲,摩托轰轰,它都能承载。大多数廊桥,中间都设有一神龛,逢年过节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要上前点香朝拜,这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宗及其造桥发展生产、捐钱行善传统的追思。

  廊桥是小孩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跳格子,玩家家,爬上爬下,或者干脆躺在坐板上;廊桥还是情侣温暖的港湾,雨点打在屋瓦上,情侣在桥上或携手,或坐立,情意两相知。

  有的廊桥,还上演着圩日的狂欢。水茜乡的藩维桥每逢圩日,桥上猪肉摊、衣服摊、山货特产摊,一一在列。夏不当日,冬不落雪,无论刮风下雨,买卖双方均无惧天气变化。于是,卖的吆喝,买的询问,卖的出价,买的还钱,成交!皆大欢喜。

 (图片来源:jyrb.net.cn) 

“穷游”背后的生命丰满(旅游漫笔)
榕津古镇赏榕、津文化
北海现皇家祭祀蚕神礼(图行天下)
宁化廊桥多姿彩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hw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