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榕津古镇赏榕、津文化

莫喜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27日   第 07 版)

  日前,笔者应朋友邀请到广西平乐古镇榕津,一览其风貌。踱步在青石铺就的街道,穿行于雄浑高大的会馆和商铺等古建筑之间,古时商贩们富于节奏感的吆喝声、主客双方讨价还价和清点铜钱的叮当声,似乎仍旧依稀可闻。

  平乐县古称昭州,始于三国设县,为历代州府驻地,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平乐县位于漓江、荔江、茶江,三江归一的桂江口,水陆两路畅通,自古为桂北各县通往沿海地区的南大门。今天存留于平乐榕津古镇“魁星楼”的题字“通津履泰”苍劲有力,印证古昭州尤其是榕津车来车往、船来船去的繁华景象。

  千年古镇榕文化

  现在的榕津,为平乐县张家镇所辖的行政村;从唐末宋初直到今天,一直是桂北岭南名镇。此地古榕成林,气须落地生根,构成众多的“榕树门”,蔚为壮观;古镇榕津旧时为平乐府辖区的内河小镇,于漓江、茶江、荔江三江汇流处,乘船向北可达桂林,向东可抵梧州,向南可到广州。因当地古榕成群相拥,塘泽星罗棋布,古街古榕和明珠般的塘泽相映相辉,构成岭南古圩特有景致,村民美其名为:“榕津”。

  我国江南村落建筑的独特风貌,在榕津可一览无遗。长500米、宽5米的榕津街,结构紧凑,多姓杂居,充满中国南方古民居的情调。古街两旁的石雕取材于整块石料,精心雕制的麒麟以及龙狮虎、蝙蝠等不胜枚举。此外妈祖庙、古戏台、粤东会馆、三神宫、紫竹仙宫等也完好无损。为笔者做导游的当地村民称:榕津街上的老房子里少则住有三四户,多则住有五六户,是典型的“活着”的古民居。房屋均雕龙画凤,几乎都是三进或四进厅,皆为典型的南方民居中的两层木青砖结构。

  这里,榕树总是与村庄、石桥、青砖、古巷等同时现身。榕津古榕掩映在一片青幽幽的山水民居间,成为一幅雅淡的泼墨画。古榕树树相绕相缠,令多情男女们顿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美丽的情愫。

  更令人称奇的是位于古镇南门码头城墙上的古榕,气根深扎并拥住方方正正的青石古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先有墙,还是先有树”。想必榕津,正是因拥有这样的种种奇形怪状的古榕树而名气远播的吧!

  榕树是岭南文化的图腾与象征,寓为长寿吉祥,在这里被人奉作神树。榕文化系中国树文化的精髓之一。榕津的榕文化,伴随着榕树枝繁叶茂、发展传承。世居古榕下的廖氏后人、在当地学校任教的廖老师告诉笔者:因其年代久远,外观奇特,榕津古榕树被入选《共和国之最》,享有“华夏第一榕”的美誉。

  广西桂剧大码头

  数百年来,历代州府之地的平乐,演桂剧看桂戏,是人们的最爱。过去,人们有近半年的农闲时光就是在满街巷“长袖飘飘,呜呜哇哇”的气氛中度过的;——不光常年漂泊桂江的船家人,还有很多村民,男女老少都能亲自来一曲、舞几下,真可谓村村寨寨鼓乐喧天,一年四季“刀枪剑戟”。

  榕津镇存留至今的古戏台,自古以来便是广西桂剧文化活动和桂剧艺人里的“上海滩”及“大码头”。

  热闹了几百年的榕津古戏台,至今保存完整:方正结实,高大雄伟,雕龙画凤清晰可辨。台面高出人头,方正的大青石沿四周砌就,面积约有二三百平方米。古戏台两侧,是一幅运笔浑厚的楹联,上联:“文坛香溢宛见当年情事”,下联是:“艺苑花荣空传往日风流。”戏台旁有桂剧名目《打跳官》里栩栩如生的形象造型,《打跳官》与曾登上央视春晚的折子戏《打棍出箱》大同小异。

  榕津古镇是远近闻名的“大戏院”,留下无数桂剧名流的成长足迹。在榕津街粤东会馆里,保留着刻有官方“钦定”桂剧演出的碑文,以及“广西第一锣”和旧时桂剧艺人的传奇故事,这些历史物证向当地后人和游客诉说广西“桂剧中心”的地位。

  做客榕津,村民依然津津乐道于尹曦——桂剧辉煌时代的标志人物在榕津戏台表演的奇闻趣事:“年轻的小金凤(尹曦艺名)是在榕津唱红的。没有在榕津古戏台上唱红过的艺人,算不得桂剧名流。”

  古戏台还成就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秦彩霞和周小兰魁。周小兰魁原名周明亮,生于1933年,先习净后工丑。他善于广纳博收,具创新精神,能细致钻研角色的独特心理刻画,并善于借鉴传统,又不囿于一般的表演。历数往事,其感触良多:“榕津村民男女老少,个个都是广西桂剧的忠实粉丝!”

  李杜明,今年76岁,身材略瘦精神十足,家住距榕津30里外的同安镇望塘村,是当地有名的桂剧师傅。吹拉弹唱,武生花旦,样样精通,平乐县年过40者无人不知其大名。他说,表演桂剧讲究的是道具行头角色齐全,所以每次搬运服装道具的木箱是重体力活。好在每年秋收后,榕津附近的桂戏爱好者都要亲自到戏班来接送。

  李杜明最拿手的是《三气周瑜》。时至今日,逢年过节,还有剧团和热心的村民,邀请李师傅来几段桂剧。同行的人均要求李师傅来一段,他毫不推辞,往台上一站,清音亮喉,抖长袖,迈方步,呜呜哇哇唱起来:“吾主爷坐江南威震九郡——”,清音缭绕的当口,我瞬间穿越到战旗飘飘、号角声声、横刀立马的古战场。

  榕津镇的“桂戏擂台赛”,短到两三月,长到半年。颇感遗憾的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生活节凑愈来愈快和铺天盖地的网络传媒,长袖飘飘、呜呜哇哇、刀枪剑戟、打打杀杀的桂剧桂戏已渐渐淡出村民们的视野。

  富甲一方在榕津

  千百年前,古镇榕津以水陆两路达梧州、通广东、出沿海,商贸发达。来自东南沿海的食盐、布匹等日用品和当地出产的月柿、爆竹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客商。

  榕津“打造”了很多名人:清朝进士廖子芳——段祺瑞的拜把兄弟;光绪年间曾带领部下击退法军的著名将领廖保龄;为人慈善办义学,乐善好施的廖炳坤;榕津中学的创始人,原广西省省长张一气。除此之外,还有巨商叶达峰、卢文广和龙宫取宝的传奇人物卢鱼桂。

  张一气,原名张鸿钧,1878年(清光绪四年),出生在榕津附近的源头镇九洞村普通农家,自小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抚养成人。其幼入私塾,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清光绪二十九年,参加清代最后一届科举考试,考中秀才。后在源头、郡塘等地设馆教书。宣统元年(1909年),在桂林经麦换章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负责筹集革命活动经费。1912年,张考入广西高等巡警学堂;1913年3月,被选为广西省参议会议员、副议长。1924年,李宗仁夺取广西的最高军事领导权,决定用文人治理政府。于是推举张一气先生出任广西省政府省长。经省参议会选举出任广西省省长。 

  自1941年始,张一气回平乐榕津隐居。1942年,在榕津创办“乐育中学”,就是后来的榕津中学的前身。张亲自任董事长,为平乐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当地旺族廖氏先人廖炳坤,是平乐最著名商人之一,极富传奇色彩,在榕津经营着大片的土地。其修建在榕津街的住宅,高大宽敞,檐上饰有壁画、花草、树木以及各种木雕,具有典型中国传统技艺。廖氏祖宅共三进两天井三开间,豪宅后紧临大片幽静湖塘,高墙与倒影相得益彰。穿行在廖炳坤故居,依稀可见其富甲一方的雄厚家底。相传有一年,青黄不接,民不聊生,哀鸿遍地,廖炳坤开仓放粮送与村民,后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讨粮,于是,廖炳坤就沿街架上十多口大钯锅,日夜烧柴熬粥,度民过日。

  在榕树环绕的古镇街头,笔者闻听了“一渡二河三上岸”的传奇故事:平乐县有名的大盐商卢文广,来自广东,平日里为人豪爽、乐善好施。但一次,因特殊原因砍倒两棵古榕,引发了众怒;后来,为了将功赎过,也为了造福村民,他在榕津河两岸修建了三个码头。这三个码头至今依然有迹可寻。

  现在的榕津,依然是当地经济的火车头。张家镇政府负责人告诉笔者,早几年的西红柿,这两年的葡萄,都成为榕津经济能人善于把握时机的最佳佐证。

  (本文图片来源:fj.sina.com.cn)

“穷游”背后的生命丰满(旅游漫笔)
榕津古镇赏榕、津文化
北海现皇家祭祀蚕神礼(图行天下)
宁化廊桥多姿彩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hw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