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如舟,舟如山,1390个大小岛屿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浩瀚的东海上,素有“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之美誉……这就是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大宗商品将现“舟山指数”
舟山拥有我国最丰富的天然深水港湾资源,其深水岸线之长、掩蔽海域之广、国际航线之多,不仅全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而且舟山处于千里长江的入海口、东部海岸线的中心点,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这是建设世界性东方大港的理想之地。
随着港口的开发建设,一座座巨港雨后春笋般涌现,舟山大宗商品储运中转能力,在我国东部沿海独占鳌头。嵊泗县马迹山岛上建有亚洲最大的矿石中转深水港,定海区岙山岛屹立着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储运基地,普陀六横岛矗起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码头,国内最大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横卧在册子岛前的海面上。2012年,舟山港域吞吐量达到2.91亿吨。
港航物流的发展,带动了大宗商品交易应运而生。2012年年初,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在舟山新城鸣锣开业,目前已上市电解镍、船用油和电解铜3个品种,全年成交额超过1500亿元,传统现货贸易额突破110亿元,交割量位居全国同类交易市场前列。未来3年舟山将形成若干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品种,增强在全球市场中的定价话语权,形成“舟山指数”,将舟山的交易价格变成全球市场的指针。
可以憧憬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德国汉堡自由港、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园区等商船云集的盛景,将出现在舟山这片千屿群岛上。
●船舶制造转向“高精尖”
舟山人常常以船舶修造业的迅速崛起而自豪: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舟山就建成了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船舶制造业基地,年船舶工业总产值692亿元,年造船能力1000万载重吨,占全国的1/8。但是,一场金融危机,让世界船舶业陷入了困境,也使舟山众多的船舶企业遭遇了“寒冬”。
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舟山船企,有一半开始将传统的船舶修造业向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转型。在岱山秀山岛,总投资超过40亿元的惠生海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这个国际一流的海洋工程基地一旦建成,将具备建造世界全部顶级海洋工程产品的能力。
海洋旅游,是舟山这些年发展速度最为迅疾的产业之一。2011年9月26日,舟山群岛国际邮轮码头在普陀区朱家尖岛西岙开工建设,仅仅过了10多天,由新加坡奥德曼集团投资的“海上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又在嵊泗县徐公岛鸣炮上马,邮轮、游艇产业正成为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去年舟山国际游艇展吸引了60家客商、120艘游艇、国内外数十个知名品牌参展。5年内舟山将形成6至7家游艇俱乐部,游艇泊位达到1500个,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游艇旅游基地。
除了邮轮、游艇,舟山还致力于开发海钓、康体、禅修等特色旅游,打造五大海洋旅游基地,国际休闲岛呼之欲出。2012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771万人次,增长12.6%;实现旅游总收入266.7亿元,增长13.3%。
海岛拂面而来的海风也成了绿色清洁能源。除了岛上发电,舟山更把目光投向了辽阔的海面上。100万千瓦的海上风场建设已列入规划。舟山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能源岛”。
●海洋产业资本爆发式集聚
舟山市经济合作与投资促进局局长於树波介绍说:“新区效应最明显的是召唤着一批批富有眼光的投资者,争相奔赴舟山这片投资热土参与‘耕海’,海洋产业资本集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3年,舟山市实际利用市外资金74.6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83亿美元,增长70%;浙商回归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6.8亿元,增长105%。
新区建设向深蓝迈进正当时。浙江副省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书记、舟山市委书记、新区管委会主任孙景淼说:“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中央给了我们国家级新区的战略地位,给了我们美好的规划蓝图,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多少地方求之不得的千载难逢的良机。我们要以‘此时不干、更待何时’的紧迫感,大干、实干、苦干、巧干,努力谱写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