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探访台湾“林园”

云 心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26日   第 15 版)

  观稼楼前

  仿漳州山景

  林本源园邸是台湾的著名古迹,简称“林园”,有“台湾拙政园”的美誉。走进林本源园邸,一条悠长的小径,通向园子深处。一边是红砖古厝,一边是园林庭院,春风徐来,一袭春桂的淡香拂面……

  稀有的三落大古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应寅自福建漳州迁台,子孙数代,经营米业盐务,终成当地首富。林家曾有五个分号:饮记、水记、本记、思记、源记,取“饮水本思源”之意。因本记、源记生意最兴隆,家族总号既定为“本源”。

  林本源古厝原为五落大厝,现仅遗存三厝,堪为古厝中的上上品。

  “古厝”是明清时闽南的传统民宅,红砖墙、飞燕翘脊、彩绘门窗,充满了生活情调,精彩纷呈,又不失沉稳的美。如今,古厝越来越少。坐在台湾的高铁车厢里,偶尔,散落在乡间的红砖小厝,闪过窗外,留下惊鸿一瞥。据闻,厦门和金门遗存的古厝,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红砖墙是古厝的标志,任凭风吹雨打,砖红依然,古旧的美感反倒愈浓。我想起刚去过的台北“渔人码头”,那已荒芜的小渔村,孤零的古厝仅剩废墟,却仍有几对小情侣,在红砖的残垣前拍婚纱照,古厝红砖的魅力可见一斑。

  林本源古厝的红砖更加精美,那不是红砖的简单砌垒,而是用红砖拼出漂亮的图案,雕刻出精美的吉符,讲究到了极致。

  飞燕翘脊也是古厝的精华,屋顶两侧的翘脊,宛如飞燕的一对翅膀,展翅高飞,象征欣欣向荣。翘脊上常镶着鲜艳的花卉砖雕,点睛之作,寓意花开富贵。

  古厝的门是色彩缤纷的,有意思的是,这些门是拟人化的。一扇门就像一个仕女,分门楣、门脸、门身和门裙,颜色不同,比例如人。门裙下的门槛是万不能踩的,因为裙下露的是纤纤玉足,古时候踩女眷的小脚是大不敬的。

  一步一景的园林

  古厝隔壁是座很大的园林,是林家的后花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回廊、花鸟虫鱼,绿植成荫,妙在与苏州园林似与不似之间。

  园林分成汲古书屋、方鉴斋水院、来青阁、香玉簃、观稼楼、榕荫大池、定静堂及月波水榭几座小园子,营造出步步美景、曲径通幽的游园意境。

  汲古书屋收藏了古书万卷,联曰:“毋忘学业得修绠,插架图书汲古香”,令人想起苏州留园里的老匾“汲古得修绠”。方鉴斋水院取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之意。平日主人在方鉴斋静心读书,或与文人雅聚。斋前一汪方塘,对面是小戏亭,两侧是游廊。每逢节庆开戏,主宾在方鉴斋赏戏,所有的丫鬟、仆人、园丁,也都在回廊看戏同乐。来青阁是宾客下榻寓所,也是园林最高处,登楼远望,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四野来青,故称“来青阁”。香玉簃是园林中的菊圃,“簃”是楼阁旁的小屋的意思,很有些“采菊东篱下”的情趣。定静堂及月波水榭是宴客赏月之处,榕荫大池古木参天,碧波微敛,游廊曲折,观鱼垂钓,悠闲自得。

  园林里还设有观稼楼,既可观赏田园风光,又以此表达对农耕的敬重。不仅如此,观稼楼前的园墙就像一本本古书,寓意开卷有益。我想是不是林家祖先在教益后人,既要读书也要耕种呢?

  别具一格的园中小景

  林园里的假山与苏州园林风格迥异,不是太湖石叠加,而是先用砖石堆垒,再用灰泥涂抹勾勒。很像桂林山水,起伏叠嶂,雨中如黛。听说是仿了福建漳州的山景,以怀念家乡。

  中式园林,忌讳一目了然,园子之间都有墙垣相隔,歩移景换,以期游园惊梦。这里的园墙高低错落,很是不俗。云墙如波浪翻滚,阶梯墙似阶梯“步步高”,书卷墙像古籍善本,假山墙像山水画卷,既做屏障,又是一景。

  最妙的一道园墙,是来青阁和香玉簃两个园子之间的陆路桥。桥下并无流水,桥洞亦无行舟,人们既可以由来青阁,穿过桥洞,到香玉簃赏花,又可以走上石桥,到观稼楼观稼。妙中有妙,疑为天作。

  漏窗,是林园里最亮丽的景致。苏州园林的漏窗,秀气雅致。林园的漏窗,大气浑厚,丰富多姿。有春天的富贵海棠形;夏日的出水荷花形;秋收的橘子、蜜桃、佛手瓜、石榴、南瓜形;有吉祥寓意的如意形、瓶形、鼎炉形……

  最常见的竹节漏窗,蕴含了“节节高”的祝福,竹虚而谦的伦理。这种细微深处的家训,福泽了林家世代。台湾日据时期,林家迁居鼓浪屿,家境仍盛,又建造了“菽庄花园”。1949年,林家打开园林接纳上千难民居住。1976年,林家捐出园林,并出资安置滞留园内的百余住户,林园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美丽。

  最讨巧的是香玉簃的双钱和双桃漏窗,合在一起是福寿双全的意思。最讨人喜欢的是蝴蝶漏窗,两扇大大的蝴蝶翅膀做窗框,展翅欲飞,窗格就是那翅膀上的纹理和蝶身,辅以弯曲飘逸的触角,置身于定静堂的院墙上,精美生动。据说闽语中“福”“蝴”同音,所以也是祈福之作。

  游人散去,我恋恋不舍地走出林本源园邸,回眸相别,红砖古厝在红红的夕阳下,分外美丽动人。

走进陈老巷的历史深处
探访台湾“林园”
春游“江上草堂”
金山溶洞探奇
责编:田晓明 邮箱:13901161689@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