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中国车手上海首秀F1

刘一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24日   第 08 版)

  10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马青骅。10年之内,他驾驶赛车从上海出发,兜兜转转又驾着F1赛车重新杀回这里,成为第一位中国籍的赛车手。上海也由此成为中国人欣赏F1的窗口。但不管是F1还是马青骅,他们的成长都需要时间……

  激情已点燃,成绩不乐观

  虽然比赛安排在4月12日星期五,但来给马青骅加油助威的车迷仍不在少数。可以说,马青骅的出现让走过10年的上海F1比赛又一次出现了火爆的场面。3天中共有将近20万人到现场观看了排位赛和决赛,全球超过20亿人通过电视收看上海站的比赛。人气正旺的马青骅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宠儿,又被冠以“赛车界的姚明”、“中国F1第一人”等多种头衔,成了中国炙手可热的明星。

  在强大的主场压力下,中国车手的表现却令现场观众有些失望。在12日进行的练习赛中,他沿着赛道奔驰了20圈,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最佳成绩,最终以1分43秒545的单圈最短用时结束了自己的比赛,在参赛的22位车手中名列榜尾。这个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卡特汉姆车队的新闻官却对他评价很高,“他的表现很好,完全遵照了要求,没有刻意追求速度。马青骅对赛车的控制非常好,这一点甚至超越了许多著名车手。”

  马青骅的到来无疑推动了F1在中国的传播,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他与正赛的距离,他需要时间成长。正如马青骅自己讲:“我不急于进入正赛,需要时间多积累一些比赛经验。但我相信我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在通向F1正赛的道路。”

  F1在中国发展仍需努力  

  从2004年至今,从最开始举办赛事的热火朝天到后来的场面冷清,再到现在的逐步回暖,伴随着F1发展的不仅只有马达的轰鸣,更有赛事举办者的酸甜苦辣。我们看到了中国F1的沉淀和发展方向。

  数据表明,去年F1赛事在中国的收视率下降了34%,已经成为了F1全球收视率的“重灾区”。今年央视体育频道就宣布他们不再直播F1。这次比赛前来采访的国内外记者人数十分萧条,除了上海本地和一些赛车专业媒体,国内媒体却难以见到。很多媒体人都认为F1在中国影响力还小,大部分读者不关心。除了车迷追星,赛事不过是那么回事。

  就赛车这一体育运动而言,我们与赛车成熟国家的差距很大,这和我们的该项运动根基尚浅有很大关系,无论是观众层次、市场需求还是赛事影响力。其实F1赛事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达,又可以开启一扇对外交流的窗口,真正获利的是整个城市。而这需要多方面的长时间努力。

  我们始终期盼,下一个10年,中国的F1会越办越好。

体坛大腕献爱雅安
网络助智力竞技升变(体坛走笔)
中超“踢倒”多名主裁
中国车手上海首秀F1
北奥冠名北京国际象棋队
2013北京国际马术大师赛落幕
中国摩托艇联赛再战彭水
艾卡帝酒业杯桥牌赛举行
责编:罗 俊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