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华盛顿召开的今年第二次20国集团(简称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再次引起关注,人们期待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此前的2月16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莫斯科会议发表联合公报称,要“坚决抵制竞争性货币贬值,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欧盟、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各类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量,试图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进入2013年,竞争性货币贬值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数日本最为激进。日本新任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上任伊始,就推出了更大规模超宽松货币政策:两年内将日本基础货币量扩大一倍,2014年底达到270万亿日元,并出台总额10.3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同时加大日元贬值力度,力争全年日元贬值2%以上。
这种做法引发各国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日本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表示担忧;英国和德国央行行长公开表示反对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政治化;巴西财长对美国、日本和欧洲超低利率所引发的“货币战争”提出了猛烈批评,指责增发货币已推高全球房地产价格并引发资产泡沫;近期韩国和泰国官员也就日本超宽松货币和美国刺激经济政策表示失望,并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表示担忧;4月12日,美国财政部向国会呈交国际经济及汇率政策报告中指出,日本应该运用内部措施达成内部目标,而非运用竞争性货币贬值达成目标;瑞士联合银行总裁韦伯认为,如果日本这种通过压低自身货币币值来提升竞争力的做法传播开来,“全球经济将走向危险的境地”。
竞争性货币贬值是一把双刃剑。虽然量化宽松措施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随着日元贬值以及进口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将导致日本的通胀率进一步上升,使处于困境中的日企雪上加霜。另一方面,随着日元持续贬值以及日本财政赤字越来越大,有可能导致债务危机,使得日本经济、金融体系更为脆弱。
竞争性货币贬值没有赢家。从汇率变动的效果来看,如果各国都实施竞争性货币贬值,贬值效应部分将相互抵消,对刺激出口的效果是有限的,但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容易导致本国的外汇储备和货币投放量大幅度增加,将引发资产和资源价格飞涨,进而产生全球性通货膨胀,最终再次导致实体经济严重受损。
G20国家应采取坚决而有效的一致行动,共同抵制各类过度利己的竞争性货币贬值。与此同时,G20国家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根据自身经济失衡的特点和问题,采取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对策。如美国应鼓励储蓄并减少财政赤字;欧洲国家应尽快摆脱债务危机,维护欧元的稳定;日本应改变政治右倾政策,与亚洲邻国搞好关系,以扩大外需;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应增加内需,提高大众消费需求,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等。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