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中,江苏和浙江两家省级卫视几乎同一时间推出了明星跳水真人秀,分别名为“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使得娱乐界和体育界颇不宁静。体育与娱乐放在一起,乍一看也不算新鲜事,毕竟林丹、刘翔等体坛偶像也偶尔会出现在娱乐版头条,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与娱乐“联姻”的竟然是普及程度相对较低的冷门——跳水运动。这两个节目刚一推出,就引起了万千关注,一时间引得娱乐界和体育界“水花四溅”。
“最接地气”的跳水
这次体娱跨界可说是看点十足。中国跳水界本次从国家队领队周继红到曾经的奥运冠军高敏、熊倪、田亮、胡佳,几乎是“全军出动”。他们以专业人士的身份,从技术层面给予指导,从专业角度进行点评,配合电视转播,与娱乐明星深入互动。稍有些遗憾的,就是以目前中国跳水的的顶级水平,这两个节目却是来自外国的舶来品。不过,有奥运冠军与国家队领队担任明星们的教练和评委,倒是老外无法相比的强大优势,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跳水王国,气场四溢。
两档节目的收视率都可以用“爆棚”来形容,电视、网络的宣传攻势一波接一波,路边的广告牌满目尽是明星们的泳装秀。似乎两家卫视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混搭进行到底”。乍看之下,赢家有二,一是极度想以新意博取高收视率的电视台;二是渴望曝光的娱乐明星。但往深处一想,真正的赢家应该是跳水,是节目中承载着的体育本身。业内人士有理由开始感到欣慰,中国体育中,“不断挑战自我”的价值观通过这些节目中明星的比赛过程得到了突显,运动本身也得到了有效的普及和推广。除此之外,还让广告商、电视转播商看到了这个项目巨大的潜力。
这两档节目使得人们对跳水有了更多了解。明星跳水秀不仅把明星跳水比赛过程播放出来,还把明星这一个月的训练遭遇呈现给观众。看着伤痕累累的明星,观众也理解了每一个运动员背后,都是艰辛的训练过程。同样,当看到明星们窘态百出时,有着“教母”之称的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也不时露出笑脸,在对待跳水上,她可从来没有如此放松和开心过。跳水的娱乐化,第一次让人们感到跳水离自己是如此之近。
同时人们也发现,体育原来可以不用“唯金牌”是论,也不会每时每刻都显露出庄重与严肃的姿态。它可以如此轻松愉快,让观看的人们在心情愉悦之余,还能深深感受到竞技的魅力。他们会觉得,在本来难度高不可攀的体育项目中,自己也可以是胜利的一块拼图。
周继红说:“其实学习体育的门槛并不高,不分年龄性格,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学习体育也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奥运冠军。即便在跳水方面是一张白纸的明星,只要敢于参与、勇于付出、挑战自己,就是在传递体育精神。”64岁的牛群就是这样一位践行者,作为跳水明星真人秀中节目年龄最大的一位,努力训练的牛群,征服了5米台、7米台。录制节目时,他更是违背教练组决定,义无反顾地走上10米台。尽管只是简单的“冰棍”,尽管他的挑战以失败告终,但人们在收获感动之余,还分享了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接地气”的体育,无疑是通往全民健身的路途中,一个起推动作用的新引擎。
如今的中国体育,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放下身段,而不是继续作为金牌工具,当一个不接地气的存在。
娱乐化的体育或昙花一现?
看上去跳水与综艺的混搭使得体育界和娱乐界双赢的趋势正在变得明显,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正如剑有双刃,随着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开播,一直有另外一种稍显理性的声音存在着:体育上加载了过多的娱乐元素,弊端初显。
首先,明星秀跳水,观众毫无疑问更多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来看明星跳水,与竞技体育的初衷略有偏差。明星们毕竟是半路出家,并非专业选手,过程中的窘态有可能只会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被不厌其烦地消费。惨遭忽略的,是跳水,更是体育。对于主办方来说,用跳水打造明星秀,要的不外乎是一种不兼容而产生的巨大反差感,用以吸引眼球。对于明星们来说,明知会有不兼容却依然迎难而上,更多的也许是想借助标新立异的节目获取曝光。
这就使得体娱结合的本意产生了偏差。本是一人一半,携手发展,但在当今娱乐化的社会下,作为二分之一的体育,是否会难以与娱乐竞争?体育要市场化,抢滩娱乐界当然是一种合理选择。客观来看,这次跳水界能摆脱金牌思维,主动放低身段寻求推广路径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问题也就随之出来了:一个难于普及的项目要推广,却把自己维系在一档舶来品综艺节目上,是否是长久之计呢?穿上跑鞋,你可以成为一位慢跑爱好者,但跳水要普及,却不是穿上一件泳衣那么简单。
发展的初期总是艰难的,中国跳水难以寻找更好的模式,也只能依托在娱乐节目上做推广。两档明星跳水真人秀,在推广了跳水运动、宣示了体育精神的同时,也透视出了体育界和娱乐界的窘境。它们目前只是停留在混搭阶段。要改变这个格局,除了时间,也得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