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加拿大北极边陲

向中国游客招手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15日   第 08 版)

  本文作者体验狗拉雪撬。

  耶洛奈夫市政厅前的印第安人图腾柱

  “黄刀旅游”一家人。从右至左:罗振国安吉拉夫妇,女儿罗尹婷和记者。

  耶洛奈夫机场大厅中北极熊捕海豹雕塑

  西北地区游客信息中心印第安人头羊身射猎雕塑

  游客们同印第安人一道做印第安人击鼓竞猜游戏

  深夜时分,道道绚丽的北极光出现在耶洛奈夫上空

  加拿大南部同美国接壤,从东到西并列着10个省份。而北部则深入北极圈内,并排着三大地区:东为努纳瓦特、西是育空,两者之间就是西北地区。该区面积近135平方公里,是加拿大第二大行政区划,可人口却只有约4.3万人。因地接北极,它如明珠暗藏,鲜为世人所知。前不久,记者应该区省政府之邀,作了一次难忘的极地之旅。

  对中国游客寄予厚望

  地区行政长官(此间称为省长)鲍博·麦克劳德告诉记者,去年秋天他曾随加拿大10省长代表团到中国内地和香港推介旅游,中国朋友当时问他,到西北地区旅行是不是需要自带食物?有无旅馆可以入住?麦克劳德回答说,首府耶洛奈夫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了,不仅有数家高档酒店,而且还有两家日本料理和四五家相当不错的中餐馆呢。

  耶洛奈夫人口只有两万人左右,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各类生活设施应有尽有。记者住的是一家极普通的“日店”旅馆,房间里有电视,能上网,还有一家不错的中餐厅,女老板数年前来自香港。

  这儿远在极地,能看些什么呢?地区工业兼旅游部长拉姆齐屈指对记者娓娓道来:这里有世界上最早且风光独特的“纳哈尼世界自然遗产公园”,那可是鸟兽翔集的乐园,至今都还人迹罕至;而麦肯齐河则纵贯南北,是漂流探险、划船垂钓的好去处。这里还有两大名湖,其中大奴湖(SLAVE)水深处达2200米,为北美最深湖泊。此间更多瀑布,其中维多利亚瀑布要高出尼亚加拉大瀑布两倍呢;地区北部伸入北冰洋,在那里可以看到漂浮的冰山和捕猎的北极熊。

  当加拿大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消息传来后,这里的人们都很高兴,寄予很高期待。布赖恩说,中国富裕起来的人那么多,该是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啊!为此省政府给他们拨款6000万美元,主打中国旅游市场。他说,3年前首家华人旅游公司在此开业。这家公司叫“黄刀旅游”,运营3年来成绩喜人。去年省政府推荐了该公司罗尹婷女士,随同加拿大10省长代表团访华。

  华人旅行社让华人旅客宾至如归

  “黄刀”耶洛奈夫英文名YELLOWKNIFE的意译。它是一个家庭公司,只有夫妇俩人。先生名叫罗振国,负责开车接送客人;女主人安吉拉(中文名李丽珍)兼作导游,女儿罗尹婷在机场工作,经常前来帮忙。安吉拉看上去不到50岁,为人真诚热情,很健谈。她告诉记者,他们全家10多年前由香港移民到温哥华,后来女儿罗尹婷到阿省北部的艾德蒙顿读大学,她就应聘到耶洛奈夫一家高档酒店做经理了。来后发现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她在香港时曾在旅游业干过,又赶巧加拿大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她就因时乘势创办了这家旅游公司。安吉拉告诉记者,公司接待的客人大部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

  “黄刀旅游”提供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仅冬季就有雪地摩托、两栖装甲越野、狗拉雪橇、冰洞垂钓、印第安传统生活体验等多个项目,游客来此绝对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一天下午记者随罗先生送几位来自多伦多的洋游客前往远郊度假别墅。车在茫无人烟的林海雪原中行驶了约一个小时,在一辆履带式水陆两栖装甲车前停下来。这种装甲车可夏涉河湖、冬碾冰雪,威风十足。安吉拉告诉记者,有一些客人会要求在深山老林中住上两三个晚上,在那里体验印第安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学习在冰湖上钻洞垂钓,也可以享受狗拉雪橇的乐趣,更可以驾驶雪地摩托在雪原上享受那风驰电掣的疯狂。而晚上则是坐在印第安帐篷里的篝火旁,品味印第安人的烤鱼烤肉,等待观赏绚丽多彩的北极光。看着那几位游客兴奋地在装甲车前摄影留念,然后登上装甲车轰隆隆远去,记者极为羡慕,遗憾的是记者因时间所限,无缘前往,就只好望车兴叹了。

  惊看北极光

  为了不让记者遗憾,罗尹婷带着记者同香港来的一家三口到远郊去乘坐狗拉雪橇。我们四人,两个一组,分乘两只雪橇:一人在前面靠坐在船形的雪橇中,另一个则立在雪橇后面。站立者在印第安教练指导下,学会掌握方向并控制速度后,两只雪橇便奔向了莽莽雪原。每4条狗拉一支雪橇,它们在雪地上四蹄翻飞。这些阿拉斯加狗似专为奔跑而生,停下来时就吠叫不止,可一跑起来竟是一声不响了。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看着眼前的无边雪景,我心想,这西北旅游果然是一件赏心乐事。

  接下来,女主人安吉拉约记者晚上一道前去体验印第安人生活并观赏极光。坐着罗振国开的“黄刀旅游”客车,在冰路上行驶了约半小时即到达了对岸的印第安小渔村,印第安人驾驶的机动船形雪橇早已候在那里。我们12人分三组坐了上去,看着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在雪原上飞驰,感受着空阔而神秘的北极之夜。

  不久我们就到了一处木屋,一进屋门,我们就看到,在一处木柴烧得正旺的火炉上方,吊着一排排齐整的粉红色的三文鱼排。主人鲍比带我们来到屋外的印第安帐篷,用木柴生起篝火,将鲜鱼片排放到支于火上方的铁丝架上。鱼片在火苗上冒着油,嗞嗞作响,不久便飘出了鱼香味。约一小时许,鱼片的一面被烤成了焦糊色,鲍比就说,好了,可以吃了。我们剥去那层焦黑的鱼皮,试着品尝,这没油没盐的烤鱼果然也很好吃。

  这时,已时近夜半,突然有人喊“极光出现了!”我们立即穿上羽绒服,拿起像机跑出帐篷,抬头一看都不由得“呀”的一声惊叫——只见三条淡绿的巨大纱巾垂悬在深邃无垠的墨蓝色夜空中:它慢慢地舒展,徐徐地飘动,而下摆那更为绚丽的色彩,有时会像疾风吹过一般,霎那间从一端传向另一端,引发我们一阵阵的惊叫。一同前来的那位日本新娘忍不住又叫又跳,对她老公说:“我明年还要再来!”安吉拉告诉我,日本人对极光很是着迷,他们认为看到极光会带来终生幸运。所以前来看极光的以日本人为最多。

  血浓于水的亲情

  用餐时,看到一对年轻的华人夫妇带着一男孩走了进来,安吉拉就向记者做了介绍。在聊天中记者才知道,男的是北京人,名叫刘忠,是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加拿大留学的,获博士学位就应聘到这里一个环保监测机构工作了。妻子名叫闫晓颐,也是留学生,现在这里的一间社区大学里教书。闫晓颐夫妇俩自编汉语教材,在周末开办“北极星亲子读经班”,义务教这里的孩子们读“三字经”学中文,学历史。之所以叫“亲子班”是想鼓励家长同孩子们一起学。他们说这样做,是不想让孩子们忘记自己在中国的根,不忘记祖(籍)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刘忠从车中取出一幅中国历史纪年表长卷,与5岁半的儿子刘庭柏展开给记者看。他说,这是他自已绘制的图表。他们还计划今夏回国探亲时,安排儿子参加国内的读经夏令营,零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熏陶。闫晓颐还告诉记者,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罗振国、安吉拉和罗尹婷全家牵头,他们夫妇也放下工作参与其中,由黄刀发起了募捐活动,最后募到了9万多加元(加元现与美元等值)。记者听了很受触动——要知道,黄刀全城只有约两万人口,且一半是土著居民,华侨华人不到200人。黄刀距离中国可以说是海角天涯,可千山万水没有隔断他们对祖(籍)国的亲情,他们心底仍然装着恋着祖(籍)国,分享并分担着祖(籍)国同胞的喜忧祸福,这不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么?!

向中国游客招手
桃花岛探奇
清远落成高端健康基地
城隍庙里品小吃
责编:栾 峰 邮箱:luanfeng56@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