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南京军区第85医院帮扶西藏申扎县医院12年

绿衣“天使”生命禁区创奇迹

孙 燕 刘 健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3年04月13日   第 04 版)

  医疗队在为藏族患者看病

  3月21日,在南京军区第85医院胃镜室,主治医师毛勇正在手把手教藏族医生白玛央金操作胃镜。此时,另一名藏族护士吉措正在骨科主治医师李世蒙的指导下,学习打石膏。这两名藏族医护人员来自海拔4800米的申扎县人民医院,她们是第85医院医疗帮扶计划的受益人。

  29名军医“接力”高原

  申扎县的面积是上海的4倍,人口仅2万余人,县城人口不到2000。出了县城就荒无人烟,最多几丛寸把的“小草丛”点缀着荒凉的土地。再走下去就是无人区。申扎县人民医院总共21人,医务人员8人。这里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人的血氧饱和度只有82%,在内地符合抢救标准。军医们初到申扎,一般都水土不服,吃什么都不消化,每天要上四五次厕所。人原地不动,还可以,稍微动一下,就喘不上气,还伴随心慌、失眠等毛病。不过只要稍微适应环境,军医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展开医疗工作。

  70岁的藏族老人达措患白内障双目失明10余年。这里手术室消毒条件、显微镜清晰度都不理想,老人还患有高血压、高原性心脏病等病症,加上高原气压变化大,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暴发性眼内出血。但是眼科主任史胜还是愿意免费为老人做手术,此次进藏他专门从上海备好了人工晶体。手术中,高原反应让他头晕眼花,原本只需半个小时的手术拖了一个多小时。一周后,老人左眼重见光明,史老师又为他做了右眼手术。出院那天,这位藏族老人死活要宰只羊送来。

  据第85医院政委陈徽军介绍,从2002年起,医院与西藏申扎县人民医院实施一对一医疗支援。12年间,有29名军医踏上高原,涉及外科、眼耳鼻喉科、骨科等14个专业,援藏军医大多数是副高以上职称。粗略统计,医院共接诊4000余人,下乡巡诊1000余人,开展白内障手术、胆囊、阑尾切除手术70例,胃镜检查146台。许多手术在内地不算什么,但是在4800多米的“生命禁区”,军医们也在努力创造“奇迹”。

  设备简陋考验“真功夫”

  格桑卓玛是医疗队刚到申扎时正在住院的一名病人。当时她是以急性胃肠炎入院,但是入院后,她又表现为进行性肢体乏力。援藏军医、综合内科主治医师孔晓东检查后,确诊是急性脊髓炎。为了挽救这名藏族同胞的生命,医疗队在讨论后,决定为病人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期间,孔医生不敢离开病区,随时观察病人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奇迹终于出现了,格桑卓玛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不久就能下床行走了。

  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更考验医生的真功夫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医院每年选派人员,都会充分考虑内、外科和医技科人员的合理搭配。医院第二批援藏军医、神经内科副主任韦道说,那时申扎县人民医院检查项目只能做三大常规,药品只有50多种,对医生的能力水平考验很大。

  “输血”是为了“造血”

  藏族女医生次吉经常与妇产科副主任孙健电话连线讨论病情。2008年,次吉从第85医院妇产科学成归来,每当遇到技术难题,她都会向孙健请教。在第85医院,次吉进行了近一年的妇科常见病治疗、妊高症、产科危重病人处理等知识的学习。“从与次吉进行的病例讨论看,我感到她技术进步大,基本胜任当地妇产科的需求。”孙健很有感触地说。

  人才帮带不光实现了临床进步大,辅助科室也有了质的飞跃。过去检验只能做血常规,如今可以开展血糖、血脂、肝肾等生化检查,此外还能开展B超、心电图、胃镜等多项检查。

  如今,第85医院共帮带了11名藏族医生,涉及外科、消化科、麻醉科、骨科、检验科、妇产科、特诊科等专业。第85医院又赠送了胃镜、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小型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使人才在设备的支撑下,技术产生最大的效益。此外,第85医院还捐赠了近百万元现金,申扎县人民医院用这些钱购置了不少仪器设备,每件设备上他们都主动贴上了“解放军八五医院”的标签…… 

通过对话缓解朝鲜半岛局势
绿衣“天使”生命禁区创奇迹
“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
全国友协在京建新平台
重庆举行森林防火演练
清河坊民间茶会
当农民遇上宽带
战国墓群出土青铜兵器
四川都江堰文庙推广射道
我国发现唐代双语墓志